从“春路”到“春风”的飞跃.doc从“春路”到“春风”的飞跃京城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一年前的2010年的3月9日,也是在北京音乐厅,也是年轻的浙江交响乐团,由指挥家张国勇执棒,给首都观众献上了一台清新的“春路雨添花一一浙江交响乐团音乐会”。他们演奏了充分体现本土人文内涵的《龙腾虎跃》、《西湖梦寻》、《双星鉴》、《三五七》、《西湖》等五部管弦乐作品,以及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的《第一交响曲》。其新颖的咅乐风格和稍显稚嫩的演奏,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记。仅仅过了一年,2011年3月10日的一台“春风柳上归”交响音乐会,又和首都观众见面了。由指挥家、浙江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汤沐海先生亲自执棒,演奏了《节日序曲》、《水乡谣》、《田歌》、《咏竹》等四部中国作品,以及俄国作曲大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如果欣赏过“春路雨添花”交响音乐会的观众,一年后一定会露出更为惊异的神情。一个省级乐团,一个建立仅仅两年的年轻交响乐团,只有一年时间,从文化品位、演奏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就取得了飞跃式的提升。文化品位一一在执着坚守中得以提升浙江交响乐团自2009年创建伊始,就明确了艺术取向一一在能精确演奏世界的交响乐经典作甜的同时,还要致力于交响乐本土化的尝试,通过中国音乐作品的创作和积累,形成乐团鲜明的地域文化标签。这一取向英实就是乐团所要追求的文化品位。无可置疑,一个交响乐团,必须大量接触世界经典交响乐作品,才能使乐团逐渐地成熟。但作为中国的交响乐团,更重耍的是耍致力于交响乐本土化,并创作和积累大量的中国作品。在这两个方面,浙江交响乐团做得非常认真和执着,他们始终不懈地坚守着这个理念,使得文化品位不断得以提升。仅就这两年的北京音乐厅音乐会,就能看出端倪。“春路雨添花”音乐会上,选取的世界经典交响乐作品是马勒的《第一交响曲》。这部欧洲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经典之作是考察交响乐团演奏水平的试金石。以Z为音乐会的“压轴大戏”,足以看出浙江交响乐团的文化甜位之所在。然而,在今年的音乐会选取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看似从晚期浪漫主义冋归到了民族主义,但作为交响乐作品,实际上是在文化品位上的一种提升。因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世界公认的管弦乐大师,其交响乐作品都体现出具冇个性的风格。尤其是《舍赫拉查达》,可以说是管弦爪配器的教科书,同样也是评价管弦乐队水准的“定盘星”。在尝试交响乐本土化方面,乐团不是目光短浅的将视角停留在一般的层面,即由本团作曲家创作一些反映本土文化的管弦乐作品,而是非常有“气度”地邀约全国作曲家为乐团创作,或者引入当代优秀交响乐作品。这在两场音乐会的节冃单上显现得非常清晰。“春路雨添花”咅乐会的五部中国作品《龙腾虎跃》、《西湖梦寻》、《双星鉴》、《三五七》、《西湖》均为表现浙江本土文化的音乐内容,并多由本团作曲家创作。今年的音乐会上,在“本土化”方面,却将文化视域扩展为“本国化”。除一部为本团笛子演奏家蒋国基作曲、本团作曲家王天明配器的《田歌》之外,其余三部作品均为享誉海内位的中国作曲家创作。《节H序曲》是我国老一辈作曲家施万春先生完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管弦乐作品。《水乡谣》和《咏竹》两部作品,均出于我国作曲家刘??Z手。仅从作品的设计选择来看,也感受到乐团在文化品位上的提升。浙江交响乐团深受江南旖旎山水的自然风景所滋养和优雅婉约的吴文化积淀所熏陶,在两台音乐会的题目
从“春路”到“春风”的飞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