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烧马棚》叙事学解读.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论文或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查阅和借阅论文;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烧马棚》的叙事学解读研究生:杨扬指导教师:于学勇教授 2012年12月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Narrative Analysis of Barn Burning Candidate: YangYang Supervisor: Prof. Yu Xueyong December,201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在众多的文学批评理论中,叙述学的历史并不长,但在当代西方小说批评理论中叙述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969 年,法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历史学家茨维坦·托多罗夫(Tzvetan Todorov)首次提出叙述学(Narratology)这个术语。在短短四十年的历史中,叙述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结构主义叙述学产生于 20 世纪60 年代中期结构主义发展势头强劲的法国,但很快就蔓延到其他国家, 并成为一股国际性的文学批评潮流。被誉为“现代经典作家”的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不仅是20 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他对小说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和创新,卓有成效地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在1950年诺贝尔委员会授予福克纳的颁奖辞中,福克纳被誉为可以与乔伊斯(James Joyce)相提并论的20 世纪“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福克纳的作品大多复杂艰深、晦涩难懂,其主要原因在于他独特的叙事技巧。他创造性地运用意识流叙事技巧,使用多视角叙事、时间倒错、内心独白和意象隐喻等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在小说形式的创新方面达到了极致,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小说叙事。因此,将福克纳的叙事作品置于叙述学的理论视域进行研究,无疑会更清晰地揭示福克纳小说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从叙事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叙事视角的转换引出叙事者和隐含作者的建构,以福克纳的《烧马棚》为文本,论证叙事理论在小说叙述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理论意义来看,本文通过叙事视角引出的对叙事者和隐含作者的分析,有助于读者在欣赏作品时养成更好的叙事思维习惯,系统连贯地理解作品和作者。从应用价值来说,本论文从叙事学视角,对福克纳的《烧马棚》全文首次系统地进行该视角下的叙事者和隐含作者的分析研究,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解读这小说的叙事策略。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为引言部分,勾勒出全文的框架,并为后几章的讨论奠定基础。本章首先提出了本文研究的背景,而后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本文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和结构框架。第二章综述对福克纳和其作品的研究以及目前国内外对《烧马棚》的研究。第三章讨论本文的理论构架,首先介绍了叙事学,接着根据热纳特和申丹的理论介绍了理论叙事视角,然后论述了叙事者和隐含作者的理论概念以为后文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第四、五两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旨在探讨叙事者和隐含作者在作品叙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第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章从第三人称叙事者的有限视角转换成全知叙事者的全知视角来叙述人物内心和父亲的形象并研究了叙事者的可靠性。第五章先是介绍了隐含作者与作者、叙事者、读者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分析隐含作者和叙事者以及人物角色的距离, 阐述隐含作者的功能从而揭示隐含作者对叙事以及作品主题的影响。第六章总结全文,指出本研究的发现、本文的局限性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关键词:《烧马棚》,叙事视角,叙事者,隐含作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In numerous literary criticism and theories, the history of narr

《烧马棚》叙事学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32289125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