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资产(一)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年份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合计 2010 年8分 12分3分6分- 29分 2009 年6分8分5分5分 12分 36分 2008 年7分8分5分 10分- 30分资产概述考点一:资产的概念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主要特征有: (一)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预期能否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思考问题】资产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内容有哪些? (1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 )待处理财产损失(3 )开办费用(4) 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并且该项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应当将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5 )业务招待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例题】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 A. 委托代销商品 B. 开办费用 C. 固定资产 D. 发出商品『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开办费用属于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因此它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因此,不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二)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资产作为一项资源, 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具体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 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思考问题】(1 )甲企业有两台设备。 A 设备系融资租入获得, B 设备经营租入方式获得,目前两台设备均投入使用。 A、B 设备是否为甲企业的资产? 融资租入的 A 设备虽然没有所有权,但享有与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的权利,即拥有实际控制权。因此应将 A 设备确认为企业的资产。经营租入的 B 设备既没有所有权也没有控制权,因此 B 设备不应确认为企业的资产。(2 )企业从银行借款,存入了银行,能否确认银行存款?可以(三)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项。换句话说,只 2 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能产生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例题】( 2009 年考题)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定义的有( )。 A. 委托加工物资 B. 尚待加工的半成品 C. 受托代销商品 D.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C 选项,受托代销商品是不属于受托方资产的,进行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受托方对受托代销商品的管理,但是核算并不代表就一定是企业的资产,所以这个关系要弄清楚。考点二: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第一节货币资金考点一:现金的清查现金的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对于清查的结果应当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如果账款不符,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 如为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计入管理费用。 2. 如为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计入其他应付款;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营业外收入。【例题】( 2008 年考题)现金清查中,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经批准后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现金清查中, 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 经批准后应计入管理费用。【例题】企业现金清查中,经检查仍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后应冲减管理费用(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计入营业外收入。考点二:银行存款的清查“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如没有记账错误,调节后的双方余额应相等。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不一致的原因,是因为存在未达账项。发生未达账项的具体情况有四种:一是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二是企业已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入账;三是银行已收款入账,企业尚未收款入账;四是银行已付款入账,企业尚未付款入账。【例题】( 2009 年考题)甲公司 2008 年 12 月份发生与银行存款有关的业务如下: (1)① 12月 28日, 甲公司收到 A 公司开出的 480 万元转账支票, 交存银行。该笔款项系 A 公司违约支付的赔款,甲公司将其计入当期损益。 3 ② 12月 29 日,甲公司开出转账
2011年初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实务》1-9章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