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一个“右翼”的美国每到唇枪舌剑的总统选举年,许多美国人便打趣说:“我们不是在选美国总统,而是在选世界总统。”这句话固然体现出美国人特有的骄傲与浪漫的性格,却也部分地道出美国总统的实际功能:美国总统处理国内事务时,在三权分立的权力格局中处处受限,甚至不能自作主张地罢免首都华盛顿的市长乃至警察局长;但是,他处理国际事务时,却享有其他任何国家的元首都不具备的巨大权力。职是之故,普通的美国人可以不必了解美国之外的世界,但世界其他国家的人都需要了解美国。然而,大部分外国人了解的美国与真实的美国之间,存在着鸡同鸭讲般的错位。另一个美国一般的中国人都是从好莱坞电影中认识美国的,他们看到的美国就是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和拉斯维加斯几个大城市,纸醉金迷、喧嚣浮华、充满暴力与色情。一般的中国人根本不了解美国有一望无垠的腹地,有中部和南部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乡村和小镇。在美国电影里,政府高官、国会议员乃至总统通常都是坏人,让人感到这个国家简直太黑暗了;中国演员姜文到美国转了一圈之后,若有所思地说:“美国的坏人怎么都在电影里?”中国知识分子最推崇的,是萨义德、苏珊·桑塔格和乔姆斯基这些占据大学与主流媒体的美国左翼知识分子,这批名士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体制的咒骂让大家心有戚戚焉,这批名士发明的“后殖民主义”、“东方主义”等花里胡哨的理论更是被奉为圭臬。极不对称的是,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对保守主义的美国一无所知,他们从未听说过巴克利的名字:这位耶鲁毕业生以《上帝与耶鲁》一书抨击敌视上帝的母校,创办了宣扬保守主义的小众刊物《国民评论》,最终将里根推上总统职位并带来此后30年保守主义的兴起。他们从未听说过克里斯托尔的名字:这位思维敏捷、具有沟通交际和组建机构才干的知识分子,创办了《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等杂志,并筹集奖学金资助最优秀的学生,被誉为保守主义运动的“无形之手”。他们不知道传统基金会、企业研究所、哈德逊基金会和胡佛研究所等保守主义智库对美国决策层的影响力,对施特劳斯和布鲁姆等保守主义学者的著作与思想不感兴趣,当然也不知道本内特为何许人也,更没有读过本内特所著的“一部重要的保守主义事业的美国历史”——《美国通史》。你可以不同意保守主义的立场,甚至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所谓的“右翼美国”。但如果你对美国的这一面一无所知,你就算不上真正了解美国,你对美国的很多社会现象亦无法理解。比如,为什么那么多美国人拼命捍卫持枪权、反对堕胎和同性婚姻合法化?为什么美国的大部分州都保留了死刑?为什么超过半数的美国人不相信进化论是真理? 法国思想家索尔孟在《美国制造》一书中惊讶地写道:“美国人中怎么有那么多人信教并实践礼拜呢?97%的人信教,40%的人每周做一次礼拜,60%的人宣称宗教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索尔孟发现,美国人对宗教信仰的热情,比起100多年前他的前辈、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民主》中的描述来,并没有减弱。这些问题可以在本内特的《美国通史》一书中找到答案。本内特其人本内特是这样一个美国人:他是里根的忠实追随者,在里根内阁中担任过教育部长,在老布什政府中担任过全国毒品控制政策主任。虽然当过政府高官,却希望政府越小越好,政府管的事越少越好,甚至呼吁撤销“没有做过什么好事”的教育部。他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电台节目《美国早晨》的主持人,也是超级畅销书作家,他编写的《美德书》不断重版并被
理解一个右翼的美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