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术活动月策划书.doc大学生学术活动月策划书活动前言春,充满了阳光与希望,一切都展示出欣欣向荣的姿态。而在这个可以令人无限憧憬的季节里,我们将以活力与热情为整个学院营造学术上的“春”之氛围。在经贸学院“学术活动月”活动中,经贸学院学生会将与经济学会、国贸学会一起为营造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竭诚努力。在“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中,我们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这些活动以充分挖掘同学们的学术潜力为主旨,以课题申报为主线,并以经济学会及国贸学会主办的各项活动为载体,加之各类趣味学术活动,力争使“学术活动月”成为实际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其中,既有专业性较强的“经济沙龙”、“国贸知识大展台”系列活动,也有趣味性较强“国贸知识对对碰”、“谁动了我的诺贝尔”等活动,并配合“课题你我他”系列活动开展讲座、交流会,进行征文比赛等,旨在发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以挖掘更多的人才,涌现更多优秀的作品。我们相信,如同春播会迎来秋收一样,“学术活动月”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结出累累硕果。让我们向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奋进,经贸Fighting! 活动计划 1.“课题申报”讲座、课题心得交流会——拉开学术活动月序幕活动时间:3月底活动目的:让更多的人了解课题、关注课题、参与课题,关于“如何选题”、“如何写好课题申报书”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调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活动地点:经贸学院楼105教室活动内容:首先主持人介绍,讲座的开始表示“学术活动月”拉开序幕。崔大树老师简要致辞之后,开始讲座,介绍如何选课、写申报书以及相关资料和信息。讲座之后留有学长学姐谈自己参与课题的心得与经验分享,最后进行提问互动。全过程有ppt背景搭配,并在其中展示之前以申请成功的校级课题成果。(时间约2个小时。) 主办单位:经贸分团委学生会赞助单位:、大学生精英论坛 2.“经济活动之我见”征文比赛活动时间:3月初-4月30日活动背景: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世界经济纷繁动荡。从中国加入WTO到如今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从世界油价奇高不下到华尔街的急风骤雨,从欧元的流通到欧洲经济统一的坚实迈进,股市、楼市、分配、工资……这一切都让我们有太多的感悟和思考。用知识来记录下经济发生的风雨历程。活动目的:通过对过去发生的经济大事件的分析,增加对经济的敏感度,剖析其中的经济现象,使我们学以致用,发现经济学的巨大魅力。为同学们激扬文字提供了平台。主办单位:经济学会、国贸学会赞助单位:、大学生精英论坛 3.“微课题”征集活动时间:4月初(讲座开展之后) 活动目的:面向全院征集关于课题的研究方向,一方面增加参与度,另一方面为参加的同学提供更多思路活动内容:#微课题#征集活动流程:1、宣传(海报、各班通知、经贸人人X、公共微博) 2、建立课题征集专用微博,收集课题。收集的课题包括短信方式、书面方式、微博方式,都将在公共微博上筛选、汇总和整理。活动要求:现在微博流行广泛,“微”虽微小,但却都是精髓。课题不只是一个题目,而是一系列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但是这里的“微课题”为了扩展大家的思路,开拓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只需要一个简要的课题概况(以微博的形式,不多于140个字)包括课题名称、研究方向以及该课题的简短介绍说明。同时标明和联系方式。课题须原创,不得抄袭。主办单位:经贸分团委学生会赞助单位:、大学生精英论坛 4.“国贸知识对对碰”活动策划书活动时间:4月份活动目的:对国贸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同时丰富同学们的生活活动内容:届时将设展台,面向全校学生,采取随机抽题,答对有奖的方式展开。凡答对者都将获得小礼品一份。在活动现场还设有“问题版”,将同学们关于国贸知识的相关问题收集起来,回答和整理,从而达到同学们娱乐生活,普及国贸知识的目的。主办单位:国贸学会赞助单位:、大学生精英论坛 “一起来淘课”、“课题帮帮帮”结对子活动时间:4月初,“微课题”征集后活动目的: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题的申请中,尤其是10届同学对于课题了解不多,可以找学长学姐的帮助,共同完成(当然更需要自身的努力以及交流配合。)当然也希望能有好的点子出现时大家把握机会,共同创作出好的作品。活动地点:文化长廊活动内容:优秀课题展览、微课题成果展。在“微课题”展之后,对于一些有创意的点子如果有兴趣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学术部与联系(可维护自身专利,拒绝组团),在征得同意之后,各自完成组队,结对子,确定好课题名称以及队员(一人也行)报给学术部,学术部进行汇总,以便发通知做好督促作用。4月中旬正式确定,开始全学院课题申请表的填写,正式上交校级课题申报书。主办单位:经贸分团委学生会赞助单位:、大学生精英论坛 6.“谁动了我的诺贝尔”系列宣传活动时间:4月中旬活动目的:增加对经济的敏感度,发现身边的经济热点,剖析其中的经济现象。让我们从生活中来寻找经济学的身影,让我们从趣味的游戏中来认识
大学生学术活动月策划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