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第七章挫折与压力.ppt.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第七章青少年面对挫折及应对策略
我国当前社会十不和谐
一、贫富差距持续扩大;
二、劳动关系日益失衡,劳资对立日益显性化;
三、乡流人口与城籍人口利益冲突;
四、城乡发展失衡;
五、地区差距持续扩大;
六、两个文明发展失衡;
七、效率与公平失衡;
八、经发与政法失衡;
九、人与人关系不和谐;
十、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
---(全国人大常委郑功成)
“人生未遇苦难者,只能算是半个人”。
“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刺伤自己,也可以保护自己”。
“挫折,可能是一座埋葬弱者的坟墓,使人在成才的道路上夭折;也可能是磨练强者的火炉,使人百炼成钢,登上成功的高峰”。
第一节挫折的概述
一、挫折
(一)挫折的含义
1、《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解释为:失败、失利。
2、《辞海》的解释为:失利、挫败。
3、在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中,挫折指一种情绪状态,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
(二)挫折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1、有行动动机和明确的行动目标。动机是推动个体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没有一定的动机和目标,挫折的产生也就无从谈起。例如,大学生为取得奖学金,争取各门功课的好成绩。
2、有满足动机和达到目标的手段或行动。个体所感受到的现实的挫折是在他采取一定的手段,为满足一定的需要、实现预期目标的实际行动中产生的。没有满足需要和达到目标的手段与行动,即使目标再高远,动机再强烈,也不会产生挫折感,或只能产生想象中的挫折感。
3、有挫折的情境发生。只有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受阻但又不能逾越时,才构成挫折情境。没达到是情境,只是尝试而没达到则不构成挫折情境。如有的大学生一入校就为自己订好了考研的目标,但这个大学生仅把考研究生作为一种尝试,即使没有考上,也不构成挫折情境。
4、主体必须对目标受阻有知觉。如果客观阻碍存在,但人们主观上并无知觉,就不会构成挫折。
5、必须有对知觉和体验产生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具体来说,行为主体在受挫后往往有焦虑、恐惧、紧张、愤懑等。
(三)影响挫折感的因素
1、动机强度:挫折的产生与否和个体的需要、动机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动机一旦产生之后便引导个体行为指向目标。
2、自我期望值:对任何事物的自我期望与现实都可能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只考虑主观愿望,人为拉大二者之间关系,就会产生挫折感。
  表现有三种情况:
(1)期望值绝对化——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有的学生将生活中的不快乐、学业中的失利、失恋等都看作不应当发生的,认为大学生活应当是圆满而理想的,因而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当遭遇失败与挫折时,变得束手无策,痛苦不堪。
(2)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即使是喜忧参半的事情,看到的只是消极的一面。
(3)无限夸大后果——有些人遇到一些小挫折,却把后果想象得非常糟糕、可怕。夸大后果的结果是使人越想越消沉,情绪越陷越恶劣,最后难以自拔。
3、个人抱负水平:抱负水平是指按一个人对自己所要达到目标规定的标准。一个人是否觉得受到挫折与他自己对成功所定的标准有密切有关。报负水平高的人比报负水平低的人易产生挫折感。
4、个人容忍力(耐挫力):个人容忍力是人们遇到挫折时适应能力的差别。有人能忍受严重挫折毫不灰心丧气;有人遇到轻微的挫折就会意志消沉;有人能够忍受别人的侮辱,但面对环境的障碍却会焦虑不安、灰心丧气。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因素是指非人力所能及的一切客观因素。例如自然灾害、台风、地震、酷热、洪水、疾病、事故等。       
2、社会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评价体系、行为模式等方面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客观上对人们的心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1)强调人的主体意识,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鼓励积极竞争和个人的发展,要求人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原先的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观念正受到挑战。面对这种变化,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合作与竞争等等关系这种冲突会增加人们的挫折感。
(2)各种外来思潮的涌入,直接影响价值观选择。文化心理学家霍兰威尔提出:在某些情况下,外来文化移入压力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有害的影响。这是因为,当一种文化移入另一种文化时,由于文化刺激的泛滥,会造成价值体系的重新认知和整合,使人们难以依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合理而又准确地选择和认同一种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也容易产生心理失调和挫折感。
(3)当人们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心理挫折,
3、学校环境的影响
(1)校园环境设施的陈旧、安排不合理等。
(2)教学内容与管理方式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第七章挫折与压力.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9354036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5-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