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第一部分: 职业健康监护知识 1, 职业健康监护分哪几种答: 分四种;(1), 上岗前;(2) 在岗期间;(3) 离岗前;(4), 应急性健康监护. 2, 为什么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必须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资质认证才能开展工作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健康检查必须由依法设立并已取得省级以上的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任何医疗单位没有取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而进行的健康检查没有法律效力. 另外, 职业健康检查必须与其所从事的职业相联系, 健康检查机构必须掌握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 危害特性, 对人体的特异性损伤以及工作场所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 才能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所以职业健康检查是健康检查中特殊的一种, 有特殊性, 必须由专业机构来承担. 3, 职业健康检查的检查项目是如何确定的答: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根据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 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 需复查时可根据复查要求相应增加检查项目.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填写《职业健康检查表》, 从事放射性作业劳动者的健康检查应当填写《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 4, 为什么职业健康检查时企业一定要提供劳动者职业史答: 职业史反映劳动者工作经历, 对判断健康监护结果十分关键, 是职业健康检查中十分重要的内容.(1) 异常健康检查结果与职业史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判断是否与职业有关;(2) 职业史是职业病诊断的重要依据;(3) 职业史可分析劳动者所受职业病危害是由哪种危害因素引起,是否与本企业有关.(4) 企业提供劳动者职业史可避免劳动者不提供或提供虚假职业史, 从而导致职业病法律纠纷;(5)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 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责任. 5. 劳动者进行岗前, 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意义答:(1) 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目的是断定劳动者从事某种作业前的健康状况, 是否适合参加该有害作业, 是否有职业禁忌, 是否有危及他人的疾患如传染病, 精神病等. 为用人单位是否安排就业, 尤其是否安排劳动者从事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提供客观证据. (2) 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体检. 目的是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早期影响, 及时诊断和处理, 对可疑患者可进行观察, 对发现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或有与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者及时调离, 安排适当的工作. (3) 离岗时的健康检查. 体检的内容与项目是依据劳动者所从事的岗位, 工种中所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情况而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较为敏感的指标, 对劳动者进行检查. 目的是了解和判断该劳动者从事该有害作业若干时间后, 目前的健康状况和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 (4) 应急性健康检查. 目的是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 职工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 掌握身体健康状况. 5, 为何要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包括: 劳动者的职业史,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的资料. 这些资料可为劳动者的健康追踪, 职业病诊断, 有关健康损害责任划分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提供依据. 因此用人单位务必为每个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并按规定的期限予以妥善保存, 档案
职业病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