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GEOGRAPHICAL RESEARCH 第 33 卷第 10 期 2014 年 10 月 Vol. 33, No. 10 October, 2014 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时空结构朱媛媛 1 , 2 , 曾菊新 1 , 2 , 韩勇 1 , 2 , 郑文升 1 , 2 ( 1 .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9 ; 2 .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城市圈研究院, 武汉 430079 )) 摘要:城镇化实践中的城乡文化建设失衡已引起世人关注,城乡文化整合已成为文化地理学关注的新领域。在简析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的时空格局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城乡文化整合度的概念,并通过解析城乡文化整合时间维、城乡文化易感知人群、城乡文化信息流以及城乡文化最短传播路径,构建了城乡文化整合时空测度模型。综合运用熵权法、因子分析法和网络分析法,从县( 市)域尺度上,探究了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 1980 - 2010 年)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时空结构和时空发展模式。研究表明:城乡文化整合的时空发展模式,即萌芽阶段的斑块式发展、形成阶段的波状式发展、聚散阶段的廊道式发展以及兴盛阶段的网络化发展,基本符合“点—轴”式区域社会经济扩展规律;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乡路网空间关联作用越强,城乡文化要素交流强度越大,城乡文化整合空间结构就更趋于完善的基本规律;城乡文化的空间结构发育程度还符合“核心区> 受容区”的圈层分异规律。关键词: 城乡文化整合; 时空结构模型; 时空发展模式; 武汉城市圈 DOI: 10 .11821 /dlyj 201410011 1 引言第 67 届联合国大会与 UNESCO 共同举办了“文化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辩论会,呼吁各国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将文化因素考虑在内。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实现城乡文化优势互补,满足广大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国内提出了统筹城乡文化建设以及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导向。近年来,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文化建设失衡已引起世人关注。考察包括武汉城市圈在内的城市群地区城乡文化建设后,发现尚存在城乡文化堕距日益加大、城乡文化冲突渐趋严峻以及城乡特色文化日益消失等一系列新问题。文化堕距是指在社会变迁过程中,文化系统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而呈现滞后的现象。一般而言,物质文化的变化发生在非物质文化的适应性变化之前,而非物质文化一旦形成,又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面对快速化、规模化的城镇化,似乎缺乏城乡文化整合的理论思维。在加快城乡文化整合发展方面是否应该有更多的模式选择?基于乡村传统文化日渐衰微、城市文化缺乏个性以及现代与传统、中心与边缘、强势与弱势文化冲突的客观背景,这些都将迫切收稿日期: 2013 - 12 - 24 ; 修订日期: 2014 - 05 - 07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3 YJCZH 284 , 05 JJDZH 232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83 ) 作者简介: 朱媛媛( 1985 -), 女, 河南兰考人, 博士, 讲师, 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研究。 E-mail: zhuyy 990 @ 126 .com 通讯作者: 曾菊新( 1950 -), 男, 湖北石首人,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 E-mail: ******@nu. 1908 - 1918 页 10 期朱媛媛等: 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时空结构需要加强城乡文化整合的时空结构研究,以寻找适宜城市圈地区发展的城乡文化整合的时空模式。由于不同国家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文化语境的差异性,国外学术界少有“城乡文化整合”的相关研究。 20 世纪中后期, “城乡融合理论”、“城乡连续体”[ 1 ] 和“城乡动力学”[ 2 ] 等理论的提出对城乡文化整合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 世纪 90 年代,西方经济地理学的“文化转向”[ 3 ]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开辟了新视角和新领域。近年来,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城乡两种文化的碰撞[ 4 , 5 ] ,城乡文化发展中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6 , 7 ] ,以及如何缩小城乡文化差异[ 8 , 9 ]等方面。新世纪前后,国内学术界已开始研究城乡文化整合发展[ 10 ] 、城乡文化发展差异[11 ]和文化扩散的定量解读[ 12 ]问题。综观国内相关研究发现,综合研究区域文化与城乡文化的文献极少,从地理学视角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究城乡文化整合的文献更少,分析某一种文化扩散的现象较多[ 13 - 15 ] ,城乡文化整合进程的定量测评理论和时空结构模式的实证研究较少。扫描现有的城乡文化整合研究成果,实际上既无法有效地满足
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时空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