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劳动成果.doc《珍惜劳动成果》教学设计神头镇高级小学李晴一,课程内容:“珍惜劳动成果”包括两个主题活动:“浪费现象调查”“节约从我做起”。主要意图是整合前两个活动主题,把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同珍惜工农业劳动成果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认识、强化勤俭节约的情感态度。二,教材分析:《珍惜劳动成果》是本单元的第三个学习主题,包含“浪费现象调查”和“节约从我做起”两个活动。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学校餐厅、周围饭店、食堂等生活场所存在的浪费现象,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就是珍惜工农业劳动成果,就是对劳动者的尊重,提升学生的认识,强化勤俭节约的意识。三,学生分析:关于浪费现象,对于五年级学生并不陌生,虽然学生对社会的一些浪费所了解,但浪费带来的资源的缺失认识较少,现在仍有深受饥饿的人们,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节约的好习惯。通过搜集和调查,让学生了解浪费现象,以及浪费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懂得要从小节约粮食,节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自觉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增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四,学习目标:学习对社会现象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学习整理分析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懂得节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节约意识,厉行节约,为号召全民节约而努力。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自觉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五,教学重点:学习对社会现象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懂得节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节约意识,厉行节约。六,设计思路:本课的学习活动侧重于学生的调查和交流,首先要做好调查分工及调查表的设计工作。调查“浪费现象”主要引导学生从身边消费场所入手,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并对调查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运用资料来说明问题。从调查的资料导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数据的罗列,感悟浪费带来的危害及损失。出示一些浪费的文字资料,让学生通过数据,进一步感悟到我们要厉行节约。从而激发学生探寻节约的方法,向全班同学汇报展示的节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了解,得到第一手资料,更加真实地感悟到节约的重要性。教师适时补充粮食危机以及南非地区的资料图片,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最后让学生自行发出倡议,进行节约宣传。教学过程:一,教师设疑、导入新课出示课题《珍惜劳动成杲》同学们今天我们來学习第三课《珍惜劳动成果》首先老师要问同学们一个语文题,珍惜的反义词是什么?(指名回答问题)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止确,珍惜的反义词是浪费有这样一首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出示课件)《悯农》同学们来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大家从小就非常熟悉的诗,它描述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的可贵。诗虽然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可是我们大家仔细体味一下,就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感受到作者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怜悯Z情、崇敬之情,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粮食的珍惜之情。(出示课件)这碗热腾腾的米饭包含着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费现象成了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说说你知道的浪费现象有哪些?学生列举,教师板书。老师引导学生给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进行分类。例如:食物浪费、学习文具浪费、用电浪费、用水浪费、用纸浪费、垃圾不分类造成的浪费、使用塑料垃圾袋造成的浪费等。都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先来看一看食物浪费(出示课件)相信这个画面大家都非常熟悉,亲戚家有什么喜事都会邀请亲朋好友前去做客庆祝,大
珍惜劳动成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