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文化开路脱贫致富文化开路——浙江省松阳县坚持 16 年送戏下乡的实践与探索松阳地处浙江西南, 瓯江上游, 是闽浙山地绵绵群山中的一个革命老区县。它始建于东汉建安四年( 公元 199 年), 距今已有 1800 多年的历史。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人文古迹甚多,文化底蕴丰厚。全县面积 140 6 平方公里,人口 23 万,辖 5镇 15 乡, 401 个村委会。近年来, 松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了显著成果。这巨大的变化, 与该县广泛深入地开展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坚持 16 年送戏下乡巡回演出的举措密不可分。这一宣传教育工作不仅为山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而且也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时代课题提供了经验。一、认识山区文艺宣传新特点。松阳县 23 万人口中, 约占 80 是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农民。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那种“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封闭生活方式, 他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涨。但是, 由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些山区的农村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村落中的群众文化活动十分稀少, 缺乏生机与活力, 致使个别地方被邪教“法轮功”乘虚而入, 封建迷信、腐朽没落的黄色文化、黑色文化等沉渣泛起、死灰复燃。为了改变落后山区农民文化生活单调、枯燥的局面,松阳县连续 16 年坚持每年利用元旦、春节的一个月时间, 组织业余文艺演出队, 跋山涉水深入全县各乡镇、村巡回演出。 16 年来,他们共演出 485 场、上演节目 380 个、观众达 50 余万人次,这支文艺演出队被人们誉为“山区文明使者”,“扎根山区文化建设的轻骑兵”。该县文化部门先后多次被浙江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评为文艺宣传先进单位、群众文化先进集体、文化下乡先进单位。松阳县送戏下乡巡回演出活动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 、文艺宣传注重思想政治性。文艺演出队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线, 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 以党对农村工作重点为主题, 以文化馆(站) 干部职工为主体开展送戏下乡,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据统计,演出中 85 的节目是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革命老区改革开放中的新人新事。宣传的大多是来自农民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文化,因此,广大农民普遍反映: “这些节目我们听得懂、记得牢、教育深、效果好。” 2 、文艺节目具有乡土气息。为了让山区百姓听得懂、印象深,在排练小品、快板等形式的节目中, 演员们用方言土语进行表演。山区农民看了以后, 笑声不断, 掌声雷动。这些节目在行家看来, 也许品位不高, 艺术性不强, 是下里巴人, 可演出中所具有浓厚乡土气息、散发着泥土清香的节目, 宣传了党的精神, 唱出了山里山外的新鲜事, 反映了本乡本土的真实生活,深受党政领导和许多专业文艺工作者的称赞。演出队的一台戏,送到了村民的家门口, 节目通俗对味, 成员来自本乡本土, 人们看戏尤感亲切。寒冷的冬夜, 这里却是春意融融, 戏台周围的窗口、阳台、楼顶都挤满了人,
脱贫致富文化开路.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