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新闻传播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新闻学课称负责人刘海贵申报日期 2003 年9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二○○三年九月八日填写要求请严格按照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 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请以 word 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 需要说明的, 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 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信息姓名刘海贵性别男出生年月 50年9月8日最终学历硕士职称教授电话 021-65100038 学位硕士职务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传真 021-65644784 所在院系新闻学院 E-mail xwlhg@ 通信地址( 邮编) 上海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200433 1-2 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含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含实验, 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 学生总人数);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含课程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的作用)( 不超过五项);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 时间)( 不超过十项); 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 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时间)( 不超过五项). 1. 主授课程:" 与写作", 本科生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 3, 每届学生约 180 人, 五年计 1000 人;" 当代新闻实务", 本科生专业课, 周学时 3, 每届学生约 70人, 五年计 400 人;" 新闻传播实务研究", 博士生专业课, 周学时 3, 每届约 25人, 五年计 120 人. 98 年到 03年8月, 任学院教学副院长期间, 先后三次主持四个系的课程设计, 主持每年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 3. 主持教育部" 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立项项目《新世纪新闻人才培养综合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即将结项. 3 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含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含题目, 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 署名次序)( 不超过十项);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奖励( 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 时间, 署名次序)( 不超过五项). 复旦大学科研项目《现当代中国新闻业务史导论》,52 万字,2002 年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本人任主编; 主编《教程》(28 万字), 《写作新编》(30 万字, 第二版) 等五本教材, 均于 01,02,03 年正式出版; 在《新闻大学》,《新闻战线》,《新闻记者》等新闻核心期刊发表二十余篇学术论文,如《中国新闻教育的思考》,《关于伊拉克战争报道的思考》, 《论西方的所谓新闻自由》等. 每年均获得学院的优秀教学奖励. 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刘海贵男 教授新闻学学科带头人, 主讲教师吴万里男 副教授新闻学主讲教师杨击男 讲师新闻学主讲教师黄小雄男 副教授新闻学主讲教师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 年龄结构, 师资配置情况( 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 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5至10 年间, 本课程教学队伍尚算比较整齐, 但放眼未来,30 岁左右的青年教师必须培养 2至3名, 现正着手落实这项工作. 本课程每年考核均为优秀, 几位教师都很尽力.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活动涉及的领域, 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 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 含题目, 刊物名称与级别, 时间, 署名次序)(不[1] [2] 超过十项)( 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 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时间, 署名次序)( 不超过五项). 吴万里老师等近五年来, 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发表至少 10 余篇, 各人手头也有若干科研项目. 3. 课程描述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自 1929 年正式建系起, 本课程就定为新闻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几十年来, 该课或分为""," 新闻写作" 两门, 或合二为一, 现为" 与写作", 十多位新闻界, 新闻教育界名人先后主持过该课, 包括范长江, 穆青, 197 9 年从周胜林, 陆云帆, 张骏德教授手里接手该课,自 198 1 年起,该课在有关教
新闻采访与写作.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