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海战电影观后感 800 字《甲午大海战》讲述了一个道理“退让丧权,腐败亡国”,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就要亡国。虽然丁汝昌、邓世昌等民族英雄效死疆场, 英勇无比, 但是终因清朝廷腐败, 丧权辱国。甲午大海战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首英雄赞美诗。看电影《甲午大海战》有感在看《甲午大海战》之前,我就想,我并不期待场面可以拍到像泰坦尼克那样绚丽, 画面那么柔情, 我只期待它会产生多大多深广的影响。有些电影, 也许当你出了电影院便会忘记; 而有些电影却在某一个片段里触及到了你的某根神经, 叫你没有办法轻易地忘记。有人说,看电影是放松心情的,不是看一部这么沉重这么虐的电影。但是, 就那个年代而言, 背负的只有“沉痛”二字, 给我们留下的只有心碎的声音。如果想了解历史, 知道中国的痛点, 就必须选择这样一部能涤荡自我灵魂的电影, 它至少让我知道一个叫“甲午战争”的故事, 至少让我坐在荧幕前, 贴近那个时代, 一个叫中国人不愿回首不愿提及的时代。也许以我的资格, 根本没有办法去评价影片中的某些真实, 但是简明的叙事手法足以支撑起整部影片的骨架。剩下的便是填充。将爱国的信仰作为它的大脑,将不降的坚守作为它的心脏,将那些被流传在人们口中的被写进教课书被迎奉进祠堂里的英雄人物作为它的四肢手足。那么其实我们看到的, 便是活生生的历史。在叙事方面, 大东沟海战之后和电影前半部分相比显得急促了, 略感凌乱。但是前期的重重铺垫、邓世昌的壮烈殉国, 以及刘公岛海战中刘步蟾、杨用霖的自杀, 已将整部电影的情感带至高潮。所以即使凌乱, 也毫不破坏观感, 无损电影的激情。光绪皇帝在风雪中面对颐和园的石舫哀呼“一千八百里江山”, 李鸿章在病床上含泪概叹“千古骂名”, 算是给这段历史以苍凉的结笔。我们经常会因为它过于沉重而不去面对, 可是这段历史远远没有结束, 它注定深深的影响着国家的进程, 当电影结尾处, 解说人在海上回忆往昔,解说一百年后中国以三千五百万人的牺牲为代价, 取得抗日的胜利, 夺回因甲午之败、马关条约而失去的澎湖列岛和台湾; 镜头中, 碧蓝的大海深处,是沉入海底的北洋舰艇锈迹斑斑的船体,海面上人们在和平的阳光下尽情欢笑。这是一段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和现实,钓鱼岛- 黄岩岛,从黄海到南海, 那些沉淀在海下的遗骸是有着和自己相同的血脉。此时, 他国的军舰还在本国海疆巡游之时,作为后人有何面目去反感甚至讥讽一个老人的忧愤?! 或许我是一个感性的人,在看着邓世昌开着致远舰破釜沉舟的冲
甲午大海战电影观后感8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