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产业布局规划(2005-2020年)泰顺县发展和改革局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二OO五年八月目录一、产业发展现状及外部条件 1(一)发展现状 1(二)环境机遇 3二、产业布局总体思路 4(一)指导思想 4(二)规划原则 5(三)总体目标 6(四)阶段目标 7三、三次产业布局总体框架 8(一)培育一个综合中心 8(二)推进两条产业发展轴 8(三)构筑三大特色产业区 9四、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 12(一)发展方向和布局要求 12(二)主要行业发展与布局 12五、第二产业发展与布局 15(一)发展方向和布局要求 15(二)主要行业发展与布局 15六、第三产业发展与布局 18(一)发展方向和布局要求 18(二)主要行业发展与布局 18七、产业布局规划保障措施 21(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宏观调控 21(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22(三)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加快产业发展 22(四)加快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 23附图:泰顺县产业布局总体框架示意图前言 “十一五”时期是泰顺县实现经济快速起飞、建设总体小康,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打基础的关键时期。顺应经济起飞阶段产业发展和合理布局规律,立足泰顺资源区位条件,为更好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特编制《泰顺县产业布局规划》。本次规划确定了泰顺县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原则,并着重对主要产业发展和布局进行了初步规划,力求加快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进程,谋求资源产业效益最大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规划基准年为2004年,近期2010年,展望2020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外部条件 (一)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我县产业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全县经济实力稳步增强,,%,人均5115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49元。从产业发展深层次看,主要呈现以下两大新的格局。 一方面,从产业结构看,第二、第三产业加快发展,2001-2004年间,%、%,,、,工业经济增长尤为显著,%,,明显高出“十五”预期目标,第一产业发展缓慢,%,,未实现“十五”预期目标,农业总产值基本保持稳定,。另一方面,从空间分布看,沿52、58省道的部分乡镇得到了较快发展,产业空间分布呈“东南强、西北弱”和沿交通干道集中的特点,仕阳、三魁、雅阳、彭溪、龟湖、南院等东南部乡镇产业经济总量占全县65%以上,沿52、58省道乡镇产业经济总量占全县72%以上,且空间集中趋势日趋明显。 “十五”时期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为“十一五”时期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但仍面临较多的困难和难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三农”问题较为严重。2004年,我县人均生产总值仅为5115元,仅相当于省、%%,人均工业产值不到3000元,仅相当于省、%%,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我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749元,其中60%的乡镇低于2500元,农民增收渠道十分狭窄。 二是新兴产业成长缓慢,亟待培育新增长点。工业经济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部分支柱产业已经面临资源瓶颈,产值扩张速度将逐步放慢,还没有出现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农业增长缓慢,支柱产业市场规模扩张不快;服务业主要满足县域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带动力强的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较为滞后。 三是空间结构有待优化,亟待培育经济重镇。沿52、58省道已经成为全县经济、人口集聚中心,综合发展水平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但总体上仍然过于分散,各乡镇综合实力没有显著性差别,理论和实践证明,经济强镇和经济重镇是县域经济的主要载体,亟待培育以经济重镇为中心的经济高地,带动辐射全县发展。 四是基础设施落后,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我县公共财政实力薄弱,多方筹集资金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水平,特别是骨干交通网络和城镇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发展环境改善,同时,体制机制不顺、人文素质较低等软环境也成为主要制约因素,内生经济增长能力较弱,综合环境也难以达到大规模引进外部资金、人才、技术要求,无法形成大发展格局。(二)环境机遇 今后一、二十年,长三角处于人均GDP4000-10000美元阶段,将顺利实现从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过渡,以上海为龙头的全球第六大城市群竞争力将更为强大。浙江省提出以环杭州湾地区为龙头,加快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形成“一域四核三带两翼”的空间发展架构,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速度将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温州市提出发展“活力温州”、
泰顺县产业布局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