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观后感两篇本文仅供参考电影《八佰》观后感(篇一)“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正是这句话驱使着我这个连复联4都会选择在ipad上看的资深宅男迫不及待的走进了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当然它也成为了这部电影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开篇,通过老妇人的口述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那个时代。接下来映入眼帘的就是疲惫、军容涣散、装备杂乱的军队走在绿油油的田野中,之后一下子拉到远景,受到战火洗礼变得破败的上海市,再配上几声鸦叫,电影的感情基调就奠定下了——悲壮。依然是运用强烈的对比来塑造人物、烘托环境。扬起蹄子的骏马像和字幕苍白无力的战况解说,一条苏州河隔成的两个大相径庭的世界,以及军人们、租界内国人们前后的表现。起初,人们对于战争或是抵触,主张放弃抵抗;或是毫不关心,仿佛即将发生的一切与自己毫不相干。千方百计逃跑的士兵、明知战争即将带走自己同胞的性命却还因为漏水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吵个没完的教授夫人、明明有能力援助却冷眼旁观的赌场大姐,此间种种,迅速营造出一个畸形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的人们只顾自己,无谓国家与民族。沿街叫卖热狗的洋人一边盯着坐在路边、对仓库的情况毫不关心的中国人,一边大叫“Hotdog!”,这究竟是在叫卖还是在讽刺?飞艇中的各国观察员说租界中的中国人好像正在经历一件“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事情”影片中最扎心的对话莫过于小湖北和小七月的对话:“那边真好看”“那边是租界”“那便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国人的冷漠,才是侵略神州大地的最强武器。他们需要被人唤醒。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军人来说的转折点是面对敌人的“铁甲阵”时,郑恺扮演的陈树生将手榴弹绑在自己身上,然后将自己的遗物交给自己的连长,纵身跃下与敌人同归于尽。在他留给母亲的白汗衫上写着八个大字——“舍生取义,儿所愿也民族大义在中华男儿心中永远都是最崇高的,超越了生死,超越了亲情。“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山河激荡英雄之气。在得知这种办法会奏效之后,士兵们没有一人退缩,而是准备效仿,机枪连列队,报出自己的名号后义无反顾的跃下,终于逼得敌人撤退,也看得对岸的国人泪目,何香凝先生也说出了那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是啊,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在面对飘来的毒气时,租界中有人大喊“我泱泱大国不要怕”,可是画面却是人们抱头鼠窜的样子,强烈的反差是多么的讽刺啊。如果在侵略者入侵的第一天,四万万同胞便有这样的想法,奋力抵抗,可能结果也会变的不同吧?对于租界中国人的转折点是许多人以命相拼将电话送到仓库。守军们为了民族大义舍生忘死的精神终于唤醒了国人,学生、黑帮小弟们排成排,以死相拼想要将电话送到桥对岸的仓库,在几次失败之后,赌场小弟刀子站了出来:“沪江堂,小辈,刀子请愿!愿意一试!”刀削拇指,按了红手印就往桥上跑,中弹也不回头。这一跑,有去无回,身卧血泊捐赠的国旗被高高的升起,士兵们为了护旗先后赴死;影片最后蒋介石政府下令撤军,士兵们含恨冲桥——军人们护的是这个残破的国家最后的尊严,冲的是对于明天美好的希望。这种举动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因为国人心中本就有一团火,只因沉寂太久,需要有人将其重新唤醒,陈树生不仅唤醒了一路败退,对于战争失去信心的羊拐等人,更是唤醒了对岸租界的国人们。唤沉睡国人,醒民族大义。民族大义之火一旦被唤醒,四万万同胞将会前所未有的团结,我们一定会战胜一切来犯之敌。只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
电影《八佰》观后感两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