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鉴赏试题频频出现考查古诗中写到了怎样的景,这种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一类的考题:“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一首诗作赏析。”“这首诗的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与景关系的?”1古诗的情与景2明代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王国维则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人早就注意到了诗中景与情的关系3诗人写景的目的是抒发感情。4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关系:5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6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借“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萦、久久不忘的情感。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8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在人难以成寐时,忽而传来几缕断断续续的笛声,从而触动了诗人的羁旅情怀。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发现今夜的露更白,顿生寒意中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怀。9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忽见陌头柳色引起了少妇的联想与感触——蒲柳先衰,青春易逝,从而表明闺怨的主旨。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的景色触动了游子的心,从而引发了游子的思乡怀人。10
古诗中的景与情(课堂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