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课-初中数学》学习心得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有效设计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量体裁衣”。
首先,教师不应该只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更应该通过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通过数学来感受生活。
如:《科学计数法》可通过一些特殊的数字感受到:纽扣电池对环境污染之大;长江三桥长度之大;人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爱心之切。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留在记忆深处的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几个数字,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理解。
其次,利用数学素材渗透数学文化。将学生置于数学文化的背景下学习,吸引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促使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如“收集数学家的故事”、“查找数学符号来源”、“再现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探访数学史名题”等,领略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可设计丰富的课外作业形式,如“撰写数学小日记”、“自办数学小报”等。
再次,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应摒弃“唯教材是本”的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设当地取舍或调整,并吸收生活中的鲜活题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案例。
如:“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教学:结合生物学上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
①一个细胞分裂一次,细胞数目共有个;分裂2次,细胞数目共有个;分裂3次、4次呢?分裂n次呢?
②细胞分裂6次的细胞数目是细胞分裂4次的细胞数目的几倍?细胞分裂4次的细胞数目是细胞分裂4次的细胞数目的几倍?是说明你猜想的合理性?
③细胞分离4次的细胞数目是细胞分裂5次的几倍?如果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计算,你将遇到什么挑战?你想做怎样的规定?并合理解释你规定的合理性?
第四,教学设计追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注意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应明确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应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如:在学习《同类项》一节时,可利用学生“找朋友”游戏中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类比猜想出“同类项”合并的规律。
第五,导入设计,关注实效。一个合情合理又合时的教学导入,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新知。因此,导入的好坏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图形平移”导入时,教师在上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迪士尼乐园中的摩天轮、高层建筑中的电梯运行、流水线上的物体…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运动的特点进行分类。这样不论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是从教学目标的达成角度来看,教学效果都要好得多。至少,学生会知道图形的基本运动有3种:平移、旋转、翻折,并且对图形的3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也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这些十分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
上好课-初中数学学习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