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指标 60问 1 、第一、二、三产业是如何划分的?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 — 2002 ) ,一、二、三次产业划分范围如下: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2 、国内生产总值( GDP ) 、国民生产总值( GNP ) 、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有何区别与联系?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 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其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 =总产出-中间投入( 物质产品投入+服务投入) 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 =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 =总消费+总投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 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个收入概念。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工业产品总量, 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它包括:在本企业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 规定了需包装的产品除外) 的成品价值, 工业性作业价值, 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初差额价值(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计算) 。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 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分厂)生产的成果相加。但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轻重工业总产值的划分也是按“工厂法”计算的,即一个工业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生产的主要产品的性质属于轻工业,则该企业的全部总产值作为轻工业总产值;一个工业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的性质属于重工业,则该企业的全部总产值作为重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工业增加值就是工业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消耗以后的价值,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出减去工业中间投入;二是收入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具体构成项目有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这种方法也称要素分配法。(1) 生产法: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应缴增值税(2 )收入法(分配法)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 、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改革是怎么回事? 工业发展速度是反映工业生产状况的重要指标。我国一直采用通过编制不变价格的方法计算工业总产值(就是将无论由哪个企业生产的同一种产品,都统一乘上该产品的同一个价格将其换算成 2 价值量) ,将报告期不变价格工业总产值与基期不变价格工业总产值进行对比,求得工业发展速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工业产品种类、品种、规格、型号与日俱增,使得编制工业产品不变价的工作已经
经济指标60问.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