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快乐读后感,2则第一篇: 钱老的书中总是透露着幽默和睿智。需要用心来细细地品味文章的深层次的涵义了。因为真正的智慧不是直白,它需要细细品味,像酒一样,越品越感受到它的真实。同时也能体会到智慧的深邃。《论快乐》就是这样一篇充满了智慧的文章。文中对“快乐”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诠释。首先说它是易逝的,再说“永远快乐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地不能成立”;接下来又向读者阐明快乐是人生存下来的催化剂;然后又说明快乐其实是精神层次上的感受; 最后作者坚定地认为“人生虽不快乐, 但仍能乐观。”这里前面的”快乐”意味着物质上的享受,而后面的“乐观”这个精神意义上的涵义才是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快乐。而这句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掩卷沉思,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 看到的、面对的、经历的、回想的大多数是拼搏时的艰辛, 失败时的痛苦。而成功时的快乐则是奋斗过后的一个界碑, 那只能是一瞬间的感受, 进步的人在快乐瞬间过后, 便会越过这个界碑, 朝下一个目标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又将会面对艰辛和痛苦。而不求上进的人虽然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受着“快乐”,但那也会是短暂。钱老在文章的末尾写到, “是的,这有点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得玩笑。”“矛盾”这个概念小而理解就是对不相容的事物的一种描述, 大而解释则又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哲学的伟大之处就是它能将不管多大的问题给简而化之, 用一个概念就概括了, 但同时又神圣得让人不敢去触碰。由此可见, 世间万物都处在矛盾之中, 哲学也不例外。那与快乐相矛盾的事物是什么呢?痛苦、绝望似乎都不能很好地来概括,因为快乐本身就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谁能给出快乐的具体概念呢?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他反对将“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 并且认为“这是最糊涂的分析”,由此就递进得到了“人生虽不快乐,但仍然乐观”这样一个论断。这与钱老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再想想我们, 物质上的富裕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快乐。仔细想想,恐怕是物质上的富足导致了精神上的空虚。那么这些是谁的责任呢?是社会,还是我们自己呢?都有。第二篇: 曾经读到过这么一段话: “死亡才是真正的永恒。人类千方百计地追求永生, 一旦真正达到永生便会发现, 这永生不过是物质的长存, 精神却无法一成不变地存在。”生命如此,快乐亦如斯。对于快乐来说,并不存在着真正意义上的永恒,只有短暂的、会消失的才是真正的永恒。就是因为它会消失, 人们才会千方百计地想把它留住。当一旦发现快乐永存, 便也无快乐时那种快乐的心情了, 只有对比中才会显示出快乐与忧伤的不同。因而快乐就像躲在门后的方外之景, 你从门缝里探出身便可感受快乐; 你隔着门缝往窥视, 你也可观望快乐; 而你把门关紧, 连缝也不留一丝, 那你注定与快乐无缘。但是人们又不可能时时把门打开, 生活中有太多的琐事牵拌, 永恒的快乐永远无法存在。人的一生伴随着苦难而成长, 快乐只是人生的点缀。当一个新生儿呱呱落地, 便是用哭声向人们宣告: 又有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当一个生命走完了他所有的历程, 活着的人又是用哭声为他送别。人生中的两件大事: 生与死都有眼泪相
论快乐读后感,2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