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2年高考语文考点:古诗词鉴赏之词(三).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2年高考语文考点:古诗词鉴赏之词(三) 1.(10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 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答: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答: 答案 (1)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2)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解析 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1106)暮春,在密州任上。作者登超然台,眺望满城烟雨,触动了乡思,写下了这首词。上片写登台时所见城中景象,包括三个层次。首先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       “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其次,以“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前两句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过后,可另起“新火”,由眼前之景触动思归之欲,而不能满足,只好自我开解,“休对”“且将”是最好的解脱办法,也是最切实的解脱办法,于是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的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2.(10上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3)题。阮郎归·初夏苏 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1)“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答案 长短句(或诗余、曲子词等)解析 词的名称有多种叫法,如曲子词、诗余、长短句。(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景,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感情细腻,风格委婉,境界开阔,韵味悠远。答案 D解析 D项中“境界开阔”不符合本词的意境,全词是一种清新婉约的风格。(3)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答: 答案 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解析 “琼珠”即水珠,“碎”字则体现四溅的特点,而一个“圆”字又把水珠的圆润之感描写出来,把一颗普通的水珠描写得如此精致传神,可见词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3.(10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

2012年高考语文考点:古诗词鉴赏之词(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窝窝爱蛋蛋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20-09-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