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唐兰的“三书说”现当代文学王学群摘要:本文主要从形成背景、理论内容和局限等方面阐述唐兰提出的“三书说”,并试图对其理论作出尽量客观全面的评价。关键词:唐兰“三书说”理论内容一、形成背景“六书”说是我国最早的论述汉字结构原理的系统理论,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最早为“六书”逐一下了定义并运用它全面分析汉字结构的是汉代的许慎,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曲,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1】汉字“六书”理论是在古人对汉字构形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全面分析小篆构形的基础上,归纳出了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类型,首次使汉字内部所隐含的条理显现出来,最早科学地揭示了汉字结构的一般规律,对两千年来的汉字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六书”理论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前四书与转注、假借后二书的性质不同,并不在同一平面上。许慎把结构类型与用字方法都摆到了一个平面上,在实际分析造字方法时,却只用了前四书,并没有转注和假借,这样把两类性质不同的东西人为地放在一个统一的层面来处理,这种分类方法本身就缺乏严密性。第二,“六书”中每一书的界定都不够明确。除了转注一书由于定义的含混且又例证不足成了千古疑案之处,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之间仅仅靠许慎的定义也很难划出明确的界限,前四书之间经常会有互相界限不清的地方。基于“六书”的局限,在分析古文字材料的基础上,一些学者相继提出新的汉字构造学说。二十世纪30年代,唐兰先生第一个开始批判传统“六书”,提出了关于汉字构造的新理论——“三书说”。二、“三书说”的内容与局限唐兰先生是在《古文字学导论》【2】中提出的“三书说”,即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象形文字是像实物之形的文字,形声文字是注有声符的文字,除去象单体物形的象形字和注有声符的形声字,剩下的都是象意文字,包括传统文字学中的“合体象形字”、“会意字”和“指事字”的大部分。他认为这三书“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文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形、意、声是文字的三方面,我们用三书来分类,就不容许再有混淆不清的地方。”【3】其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对唐兰“三书说”提出了四个问题:“其把‘三书’跟文字的形意声三方面相比附;没有给非图画文字类型的表意文字留下位置;象意、象形的划分意义不大,例如“上”、“下”两字,在《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中分别是象意文字、象形文字;把假借排除在汉字基本类型之外。”【4】三、对“三书说”的评价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都是在一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评价某种理论的得失,应把它放在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去考察,看它与前代相比有哪些进步,与后代相比有哪些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
试评唐兰的“三书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