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导入单元教学: 同学们, 在社会生活中, 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大行为规范, 二者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学习、成长, 既要践行基本的道德,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法律, 依法行事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那么,我们青少年都能自觉地遵守法律、依法行事吗? 同学们, 我们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 对规则、法律的认识和态度有偏差,法制观念尚未牢固树立,好奇心和模仿心理强,容易受环境影响,社会阅历浅,辨别能力不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受到种种不良诱惑和非法侵害, 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方面的认识和行为能力都有些偏差。不是吗?有多少未成年人因为不知法、不懂法,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多少未成年人因为社会阅历浅, 辨别能力不强, 而遭受种种不良诱惑的引诱、误入歧途! 有多少未成年人因为缺乏较强自我保护能力,在非法侵害行为面前而不知所措、无能为力! 正是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的教材才编排了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的教学内容。那么, 什么是法律呢?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些什么不同呢?我们为什么必须遵守而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呢?我们又应该怎样预防自己走向违法犯罪和防范他人的非法侵害呢?作为未成年人, 我国法律又对我们做了哪些保护性的规定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应用法律武器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这些就是我们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将要学习和讨论的主要内容。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七课第一框题“走近法律”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教材分析: 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 而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 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 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 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 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 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 没有人可以例外, 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 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综合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以活动的串联将生活中的规则具体化、形象化, 突出学生自身的感受,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从中启迪学生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教材分析: 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教学难点:让学生从行动上学法、用法、爱法、护法。学生分析: 通过对生活中规则重要性的了解,初中生开始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 但仍然有不少中学认为自己只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就可以了, 认为法律是远离自己生活的要求,也不知道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必须让学生懂得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是法制不断健全的社会。它要求人们必须知法、守法,时时处处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办事。综合设计思路: 通过有目的地引入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 一步步引出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与法律有关的事例, 从学生遇到的、正在思考或能引起兴趣的生活事件出发来引发其思考、感悟, 以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体验, 给学生带来情感感知具体情境, 领悟教材内容, 并真正体会到每一个公民都必须要知法、守法, 做到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 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 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导入第七课的教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85 页)第七课的引言并分析: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 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有一位中学生, 酷爱计算机编程, 一天, 他正在为自己的黑客行为沾沾自喜时,警察却把他带走了。同学们, 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为什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呢?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同学们, 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所以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 给国家、社会、集体或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危害。所以,他们受到了法律的追究与制裁。在日常生活中,这类的事例并不少见。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
七年级政治走进法律.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