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编组站车场及线路设计第一节编组站各车场及线路平、纵断面第二节编组站各车场线路数目的确定第三节编组站各车场咽喉区的布置及设计第四节辅助调车场及箭翎线设让第一节编组站各车场及线路平、纵断面一、编组站车场位置的选择二、车站中轴线的确定三、到、发车场的平、纵断面设计四、调车场的平、纵断面设计五、牵出线的平、纵断面设让六、其它线路的平、纵断面、編组站车场位量的选择(一)对运营的影响改编车流(1)改编车流作业流程;(2)改编能力和通过能力;(3)改编列车、车辆、调机、本务机在站内走行公里(4)改编列车和调机在站内作业、停留时间;(5)编组作业指挥管理条件。2、无改編车流(1)对通过列车作业和通过车场及其两端咽喉道岔通过能力影响;(2)对改编列车交叉程度及改编能力影响;(3)对部分改编作业的影响;(4)对换挂本务机的影响(5)擿挂、换挂机车产生的调机公里、本务机公里、摘挂车公里等影响(6)通过列车的指挥管理条件影响。3、辅助车场配置对编組站运营的影响(1)对办理地区车流调车和编组作业和地区车场的改编能力与通过能力的影响;(2)对主要调车场尾部调车作业和改编能力的影响;(3)对办理地区车流作业产生的调机公里、车辆公里以及调机小时、车辆小时的影响;(4)对地区车场作业指挥和管理条件等的影响(二)对工程的影响(1)站址的选定;2)占地面积;(3)土、石方量;(4)铺轨数量正线和站线(5)铺岔数量(6)给排水和房建工程;(7)总工程费用(三)编组站各车场位置选择基本原则和要求(1)具有高效率的作业流程(2)保证必卿的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并使编组站各部分和÷相互匹配和协调(3)站内列车、本务机、调机、车辆走行作业距离短、作业停留时间少、作业进路交叉干扰少;(4)作业指挥管理方便(5)有利于选址,并具有发展的可能(6)占地面积小,土石方、给排水、房建工程量少、铺轨、铺岔数量少,工程投资和运营支出省;(四)考近、远期发展运营及技术要求(1)适应重载和高密度运输的运营要求,使编组站具有较大的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较高的作业效率和较灵活方便的作业条件(2)编组站各组成部分能力相互匹配协调,编组站的能力要和衔接线路区段的能力相互匹配和协(3)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编组站设备现代化和作业自动化(五)我国编组站图形存在的一些问题1、不适应我国铁路发展重载高密度运输的要求(1)发展重载运行后,编组站作业时间延长,而区间能力能力提高,不协调;(2)车辆中转作业时分增加;(3)站坪长度增加,编组站新建和改扩建困难,工程费用增加;(4)较长站坪,反向改编列车进出站线路和运行公里延长,增加编组站建设和运营费用。2、不适应车流性质和作业组织变化需要无改编列车比重増大,地区车流影响。3、不适应编组站现代化后改编能力大幅度提高,而其它设备匹配能力不足。(六)我国编组站图形优化“整列串连式作业为”变为“分部并连式作业”“集中编组”为“分散编组增设箭翎线、辅助车场來缓解尾部牵岀线编组压力。3、驼峰变“单溜放”为“双溜放”。
编组站各车场及线路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