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知识手册目录易燃易爆物质接触应急指南 2氢气 2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应急指南 3氯气 3氯化氢 6酸碱物质接触应急指南 7烧碱 7次氯酸钠 9盐酸 10硫酸 11常规性应急指南 13骨折 13触电 14淹溺 16火场逃生与自救 17中暑 19易燃易爆物质接触应急指南氢气理化性质分子式:H2,分子量:(20C,):〜%在氧气中可燃范围(20C,):〜95%在氯气中可燃烧范围(20C,):〜%易燃性级别(液氢):4火灾危险度:极大氢是在已知气体中最轻的气体。氢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无臭无味的可燃性气体。它除因缺氧而引起窒息外,还没有发现毒性。氢与空气、氧、卤素的亲和力强。氢气在空气和氧气中有很宽的可燃范围。氢气的燃点较高,但其点火能很小,所能很容易着火,在微小的静电火花下也容易着火。危害特性氢气本身无毒,吸入后仍以原形排出。它是一种窒息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氢气窒息而死亡的例子很少。然而,因氢气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故却不断地发生。因此对氢气的易燃易爆性应引起足够地重视。氢气火灾的特点:通常是因氢气泄漏或喷出空气中引起燃烧。跑出开放空间的氢气直接在大气中扩散,,则会组成爆炸范围内的混合气,停留在空间的上部。氢气的火焰用肉眼看不见。在密闭空间,浓度处在爆炸范围内的混合气着火时,就可产生爆炸,而且它还可能使近处的可燃物着火,蔓延火灾。氢气的着火能很小。所以氢气的着火源除了明火之外还有电火花、静电放电、撞击火花等微小的火源。甚至从容器中喷出时也能着火。当从容器中泄漏的氢气着火时,容器本身受热,或因外部火灾而容器受热,从而可能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造成二次火灾。安全防护氢气系统的设备管道要严格密封,严防泄漏或喷出。可以用肥皂液等表面活性材料探漏,但决不能用明火来探漏。氢气可用奥氐体不锈钢、铝、铝合金等耐低温材料。可以用聚四氟乙烯,能泄漏和停留的地方要设置检测和报警装置消防措施扑灭氢火焰最有效的方法是切断气源。可以用粉沫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等灭火器灭火。灭火时要有一个安全的距离,而且要站在上风方向。火场中的气体容器要浇水冷却以防止升温爆炸。氢气因其分子量小,非常容易泄漏。泄漏常发生在阀门和容器的连接部、阀门的填料盖、安全阀、调节器、调节器接口、气体软管和管道的连接部等。氢气泄漏时,首先要切断所有的火源,然后堵漏、排风。废氢气可排到大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应急指南理化性质氯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气体,经压缩可液化为金黄色液态氯。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标况时是P =M/V(m)=(71g/mol)/()= 。易液化。熔沸点较低,在101kPa下,熔点-°C,沸点-°C,氯混合5%(体积)以上氢气时有爆炸危险。溶解性:可溶于水,且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1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解2体积氯气,形成氯水,,比空气密度大。健康危害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有害的影响: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所以氯气中毒的明显症状是发生剧烈的咳嗽。症状重时,会发生肺水肿,使循环作用困难而致死亡。由食道进入人体的氯气会使人恶心、呕吐、胸口疼痛和腹泻。 (Img/n^,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人体中毒。中毒程度氯气刺激反应出现暂时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阳性体征或偶有少量干性罗音,一般 24小时内消退。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有咳嗽、咯少量痰、胸闷等。两肺有散在干性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性罗音。肺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不清,一般以下肺野较明显。经休息和治疗,症状可于1〜2天内消失。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性肺水肿。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加重,胸闷、呼吸困难、阵发性呛咳、咯痰,有时咯粉红色泡沫痰或痰中带血,伴有头痛、乏力及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胃肠道反应。轻度紫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或两肺弥漫性哮鸣音。上述症状经休息和治疗2〜10天逐渐减轻而消退。重度中毒在临床表现或胸部X线所见中,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属重度中毒。1)临床上出现:①吸入高浓度氯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肺水肿,可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明显紫绀,两肺有弥漫性湿性罗音;②喉头、支气管痉挛或水肿造成严重窒息;③休克及中度、深度昏迷; ④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或心跳骤停所致猝死;⑤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
应急知识手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