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 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特制定台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第一节" 十五" 计划执行情况" 十五" 以来, 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 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 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圆满完成了" 十五" 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使台前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十五" 期间, 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统计 2005 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亿元, 年均增长 11% ;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610 0 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3236 万元,是" 九五" 末的 倍。--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五" 期间,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成就,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平稳进展。 2005 年,全县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 : : ,与 2000 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 15 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上升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基本持平。-- 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稳定, 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 2005 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118631 吨, 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 13 万亩, 瓜果、蔬菜、花生等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 万亩。畜牧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初步统计全县肉类、禽蛋和奶类总产量分别是" 九五" 末的 5 倍、 倍、 倍。-- 大力实施以工兴县战略,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初步统计 2005 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 12. 2 亿元,占生产总值的 % ,年均增长 % ,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 % 。羽绒、食品加工、造纸、畜牧、制药等比较优势的产业不断发展。恒润化工、向荣面粉、雪鸟羽绒、民通纸业等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台前工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积极拓宽服务领域,第三产业总量不断扩张。初步统计 2005 年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亿元,年均增长 %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初具规模; 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正在兴起。--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侯庙镇完成了撤乡并镇,被确定为省重点镇,孙口乡、马楼乡、打渔陈乡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2005 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 15% 。 2005 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 亿元, 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 , 成为了台前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十五" 期间, 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年均增长 %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完成了黄河大堤加固, 金堤河、梁庙沟治理和张庄闸、梁庙沟提排站、六支渠尾提排站及后方、刘子渔、岳鲁三个沟口站闸等大型水利工程。电力设施明显改善, 完成了农村电网一、二期工程和范台双回路改造工程。县城建设取得新进展, 拓宽改造了县城主要街道, 兴建了供排水设施, 完成了金堤河公园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 使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功能日臻完善; 新城区建设全面铺开, 建成了" 三纵四横" 新区道路框架, 规划建设的行政区、商贸区、绿苑小区和台孙路十里商贸长廊已见雏型,拉大了县城框架。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完成了郑吴公路台前段、台孙公路、前韩- 寿张公路等骨干公路拓宽改造, 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开工建设了孙口黄河公路大桥。通信事业发展迅速, 建成了通讯大楼, 完成了乡镇程控机扩容, 农话接入网和移动、小灵通通信基站建设。-- 强力推进各项改革,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国有集体企业、粮食流通、农村信用社、财税、农村税费、乡镇机构改革, 取得较大进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实施" 走出去" 战略, 广泛宣传台前, 扩大台前知名度,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大力实施" 科教兴县" 战略,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我县被命名为" 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素质教育,顺利通过省政府" 普九" 验收。认真抓好
台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