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数学新课改热点问题审视.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学数学新课改热点问题审视
李星云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突出体现了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大众化和技术化等改革方向,就其颁布后六年多的实施情况来看,新课改总体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新课改理念正逐步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逐步渗透在教师教学的实践行动中。但是,在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攻坚上,仍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领域,情境创设、思维训练、教学有效性、课程资源开发等问题具有方向性和根本性的特征,因而备受关注,成为新课改的研究热点。新课改进行到今日,围绕这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我们认清形势,理顺思路,明确新课改的方向,调整新课改的实践,这对新课改目标的最终达成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问题
数学学习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是生活经验的激活、运用、调整、积累、提升的过程,是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主动认知过程。学生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所接触、感受到的数学事实,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和重要资源,并深刻地影响着数学学。《标准》中强调,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尤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也就是说,要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背景出发,把数学学习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密切结合起来,使他们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认识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当前我国小学生缺乏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数学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未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导致数学与生活的脱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很难恰当地把握教学活动与生活的关系。课堂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牛献礼认为,教师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以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他反对部分教师把教学回归生活片面地理解为教学等同于生活,反对把生活情境几乎原原本本地搬到课堂上。c1,史息良和陈松认为,在学习内容上应当让数学“退回”学生的生活,而不是把学生“牵进”数学,应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具有思想性和探究性的活动中感受、思考,而后达到积累数学经验、理解概念和解决问题的目标。
必须指出,数学的生活化不等同于数学“街头化”。曾经有人主张小学低年级并不需要学习数学,而应该鼓励学生到“街头”去学,到社会实践中去学,这主要是由于没有认识到学校数学教育的必需性所导致的。学生通过学校数学教育,经历了演绎、归纳、推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能够建立起数学模型,并依据数学模型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这是“街头数学”无法达到的。停留在技巧、经验层面的知识只有经过了学校数学结构化、系统化的处理,才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和迁移性。因此,学校的数学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
“让数学回归生活”的提法也并不妥当。熊川武指出:“独特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教学世界应该借鉴和联系生活世界,但绝不可能回归生活世界。”在对待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上,我倡导贴近生活,但并不赞成“回归生活”,因为现实生活毕竟存在知识零碎、条件隐蔽、科学性缺失等不足。强调数学生活化,要根据生活世界和学生成长的需要,科学利用和适度引进生活世界的内容,从而使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有机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回归生活”。
数学的生活化,要求在数学课堂中更多

小学数学新课改热点问题审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