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四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城市都是封建社会型的。绝大部分是地主封建统治阶级以及一些商人、手工业者的聚居地。城市在政治上统治着乡村。城市集中着宫府,地主宅第,以及商业手工业及其他劳动人民,城市大部是消费性的。城市的功能结构简单,平面形式沿袭着封建社会的城制,建筑面貌也完全是中国传统的形式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社会经济开始逐渐解体,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城市是社会经济的产物,这种变化必然使原有城市发生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发展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不仅使中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对我国城市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很多城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代城市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外国资本的输入,或由于本固资本的发展,而产生较大变化或新兴起的城市。第二类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局部的变化第一类城市包括:(1)受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控制的城市:1)割让地;2)租借地;3)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沿线附属地城市;4)占领地。这类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主要是,多半原来并无基础或基础较差,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在列强占领以后被选定发展起来的城市一般按帝国主义的侵略意图进行规划建设,显得较有条理,但其布置手法和建筑形式,都是当时西方各帝国主义国家流行形式的移植,整个城市反映出明显的殖民地色彩b(2)租界城市。即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在某些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如上海、天津、汉口此外还包括有些由中国官僚资本或民族资本开办的新的工矿企业而兴起的新城市和近代交通型城市第二类则主要表现为许多约开商埠城市。数量很多,差不多遍布全国各地。我国近代被迫开放的港埠、陆埠城市共达70余处(不包括我国自行开放的32处)。约开商埠最多的国家为英、日两国,其中英国30处,日本29处。一些原来的传统手工业商业中心或位于原交通要道的城市,由于被新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或位于新交通线上的城市所取代而日益衰落五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一上海城以港兴,依托“襟江带海”的地理优势,是上海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点。上海的城市发展是伴随着不断改造吴淞江水系(苏州河等),开拓黄浦江水系而逐步演进的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处的南岸,有黄浦江深水航道而成为天然良港。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城市发展的很早。早在南宋的时候这里就形成市镇,旧城沿黄浦江一带形成繁茂的地区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于1843年开辟为商埠,帝国主义相继而来,从此上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小城市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甚至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最大基地、旧中国的工商业中心、世界闻名的“冒险家的乐园”。上海开埠后不久即设立租界。上海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租界的不断扩张的过程。上海的城市性质是和租界不可分的。1845年11月4英帝国主义与清朝地方官员订立所谓的“地皮章程”中,规定划出一定的地界为英国人居住,这种租地界限,便是后来的租界1848年,美帝国主义签订“望厦条约”,占据虹口一带为美租界。法帝国主义在“天津条约”后,在上海占租界日本帝国主义占据虹口一带,形成其势力范围上海自开埠以后,1880年已达100万人,1930年至300万人。解放前已达500多万人。上海的工业布局上海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工业的迅速增加与高度集中,其中外国资本开办的工业增长得很快。其特点如1、上海工业区与住宅混杂。2、工业分布的盲目性造成市内交通运输的严重不合理3、工业的分布与市际交通不相配合二、交通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处,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中国最大的港口。交通分为对外交通和市内交通对外交通的特点1、由于沿海、沿江贸易发达,造成对外交通频繁,但是沿海、沿江岸线利用率低,以致部分地段沿江阻塞。铁路的修建没有考虑城市的发展,铁路与城市道路的交叉使城市道路交通能力受到限制。市内交通的特点老城区由很小的方格网道路组成,道路的宽度极小,一般为2-3米,不能行驶机动车。2、租界内道路为简单的方格网(棋盘街),间距100米以下,道路宽度10米左右。3、由于租界及地方势力的影响,使部分邻近的道路无法打通,以致不少道路形成瓶颈,道路通行能力降低。4、最初在租界内形成公共交通系统,1908年有轨电车,1914年无轨电车,1924年公共汽车。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