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杭州103家农贸市场大变样这是只有趣的眼睛,“眉毛”是青菜,“眼珠”是苹果,“下眼睑”是葱。_过几天,杭州市民就能在社区和各家二农贸市场的宣传栏里看到这只“眼睛”了。为让杭州老百姓提着菜篮子舒适买菜,杭州市贸易局印制了 1200份宣传画发往居民居住集中点,这只“眼睛”就是宣传画的主图案,它代表着市民的监督作用,在“眼睛”下方,列有一家达标农贸市场应做到的各项要求,如你觉得家门口的菜场有哪项做得不到位,可立即致电监督电话85811430反映情况。整治范围扩大首批14家试点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有一个地方,几乎是每家每户每天都要去的公共场所,那就是家门口的农贸市场。而一提到这个地方,很多人脑海中立即反映出“脏、乱、差”三个字,不过未来三年内,杭州市103家农贸市场将要大变样。昨天,杭州市贸易局向全市各大新闻媒体通报了改造提升杭州农贸市场,开展农贸市场管理年的活动情况。从整治的规模看,今年,杭州市农贸市场整治面积将扩大,整治范围将从老城区扩大到滨江、下沙等副城区。首批共有 14家农贸市场被列为试点示范农贸市场,他们是金钗袋巷农贸市场(上城区);刀茅巷、新华路农贸市场(下城区);大关东十苑农贸市场(拱墅区);东山弄、古荡、转塘、文三路农贸市场(西湖区);三堡、南肖埠农贸市场(江干区);下沙农副产品综合市场(下沙);浦沿农贸市场(滨江)及茅廊巷、半山农贸市场。据贸易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1999年,杭州市农贸市场完成“退路入室”后,全市农贸市场一直没有进行过动作较大的改造,“当时的建设标准低,设施设备经多年使用后相当陈旧老化,其中有30家从露天退进大棚或旧厂房的市场,设施设备更简陋”。随着杭州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农贸市场已不能适应市民对农贸市场的要求,因此,农贸市场改造已迫在眉睫。据透露,杭州市区两级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为杭州市民家门口的农贸市场进行“整容”,对验收合格的农贸市场,按审计核定的金额,原则上由市、区财政各补贴35%市场举办者承担30%而在消防、治安、食品安全等方面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或存在隐患的,且在规定整改期限内未能完成整改的 农贸市场;有5人次以上的群众或义务监督员投诉及反映或媒体曝光 2次以上,经查属实的,这些农贸市场将不能达标。在年底时,没达标农贸市场的所属监管街道、乡镇将被相应扣分。“所有的工作都是为提升杭州市农贸市场的档次,改变脏乱差的环境。”杭州市贸易局有关工作人员说,为规范杭州市区农贸市场的购物环境,一部有关《市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已经杭州市政府同意,并结合杭州市区农贸市场实际情况,相应出台了一部有关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标准。从方案要求上看,农贸市场“整容”后的最大变化就是,每家市场都将设有电子屏幕系统,公布每日菜价,并设有农药残留室,让杭州市民放心吃菜。另外,在一些摊位设置等具体细节上,标准规定全市农贸市场的果蔬及肉类柜台高度要达到70〜80厘米,柜面宽度不少于80厘米,。柜台外侧要设有护栏,高度5〜10厘米,活鱼摊位高度一般要达到50〜80厘米,摊位设置隔水护栏于鱼池(盆)上沿约5〜10厘米。而卤味、豆制品、酱菜等直接入口、易污染的熟食要与活禽、活水鱼柜台保持8米以上距离,与厕所、垃圾房的距离应大于10米。从此,农贸市场摊位高低不一、被鱼盆里的水溅湿衣服的现象将从杭州消失,杭州市民可干
未来三年杭州103家农贸市场大变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