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1 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 敢于冒险, 敢于探索, 善于竞争, 善于合作, 富于创造是 21 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 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 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 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谈到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中,他指出: ”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社会的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 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反之, 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 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 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 最重要的还是, 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在一项对 475 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 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 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 成就低于智商预期) 差别的产生, 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 对学业兴趣较浓, 按时完成作业, 关心学习成绩, 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 难自我规范, 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 较不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通组介上下之间, 尚属正常。由此可见, 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 包括对自身形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 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 常将自己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 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 或满意或自卑, 倘不能正确对待,也对身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教育,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