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与法律生活.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3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精品文档 Word 可编辑值得收藏------------------------------------------------ ---------------------------------------------------- 精品文档值得收藏----------------------------------------------------------- 1 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与法律生活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与法律生活引言包括法律规则与法制秩序在内的传统中国的人间秩序,是因应中国人的人生态度而来的外在措置, 服务于这个族群的人世生活, 并随其人生态度的因革而损益。这里所说的中国人的人生态度, 是指中国人基于对于人性的基本预设和预期而抱持的人生价值与人生理想, 对于合理的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的期盼, 乃至对于天人关系的理解等等涉关存在本身的终极意义的诸端。若从中国社会被迫卷入世界性的所谓“现代化”这一长程历史来看, 近代百年中国移用西式法理与法制所导致的法律规则与中国固有的人间秩序不可避免的内在紧张, 而形诸广泛、严重的所谓“有法不依”现象,造成中国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的失范,可以说, 症结即在于法律规则背后的“人生态度”的捍格。因此, 在规则与秩序重建的意义上, 新的法律规则和法制秩序与中国人的人生态度的适度调适,乃为一个正在持续中的历史过程。那么,究竟中国人固有的人生态度呈现何种取向?其与中国的法制秩序具有什么关系?本文选择梁漱溟先生的阐释作为一个切入点, 这不仅是因为梁先生对于人生态度与法律规则的关系曾做过丰富深刻的阐发, 更因为在“中国问题”上西方话语一百年来一直占压倒-------------------------------------------- 精品文档 Word 可编辑值得收藏------------------------------------------------ ---------------------------------------------------- 精品文档值得收藏----------------------------------------------------------- 2 性统治权的情境下, 重温“独能生命化了孔子”而“与中国文化生命智慧接起来”的梁先生的心思,实乃重建包括法制秩序在内的整个中国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的安身立命的需要。本文分三个部分,首先,综述梁氏所阐发的中国人的人生态度的主要方面,特别是对于人性的预设和人类理性的阐释; 其次, 揭示在此人生态度下因应性的传统中国法律规则与法制秩序的基本特征; 最后, 探讨此人生态度与法制秩序在中国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与中国社会“现代性”语境中的困境和可能发展前景。人性、理性与法依梁漱溟先生,中国人所憧憬的合理的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的最高价值,一言以蔽之,曰“和谐”。不仅是人际的和谐, 更重要的是人类生命自身的内在和谐, 直至以人为中心的天人和谐。而和谐之所以可能,根本即在于人性本身存在善端,或者说设定其为善,而具备特禀的“理性”能力。法律在此总体安排下, 一以维持“和谐”为最高原则。而这一价值取向,来自中国人世生活中“伦理本位,职业分立(途) ”这一“社会构造”的基本格局。“伦理本位,职业分立(途) ”,是梁漱溟概述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时所创用的一个著名论断, 也是历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者与西化论者所着力驳论的重点。从梁氏的思想谱系来看, 一九三七年出版的《乡村建设理论》是传主对于中国社会性质与社会形态的一次全面系统检讨。在这部对于漱溟本人思想带有阶段性总结性质的名著中, 梁氏在与以“个人本位, 阶级对立”、“权利本位, 法律解决”以及“个性伸展, 社会性发达”为特征的这一近世西方社会格局、人生形态相比照的框架中,以“伦理本位, 职业分立”状述“老中国”社-------------------------------------------- 精品文档 Word 可编辑值得收藏------------------------------------------------ ---------------------------------------------------- 精品文档值得收藏----------------------------------------------------------- 3 会构造的基本事实、基本格局与人生形态。继 1930 年的《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断论“中国人自经孔子的教训,就在社会上蔚呈一大异彩,以道德代宗教;或更深切确凿地说, 以是非观念易罪福观念”, 十二年后

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与法律生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eny000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