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些什么〖序言〗:本篇论述是站在中国国民之角度,处忧所思,审视中国教育之现状,是每个公民应尽之责和义务,并非针对应试教育之个体(孩子)和具体学校;当然,作为家长之言,在此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尽管目前中国有13亿多人口、3亿多个家庭,对于教育仅仅是把适学儿童送到学校学习而已,至于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其实,绝大多数家长并不知晓;况且,他们对目前中国的教育方式也无可奈何。2019年之前,我带着这个问题,曾经不止一次的思索、探寻---“孩子到底应该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才更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在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资共勉。一、中国应试教育现状之透视要知道我们的孩子应该学些什么,首先应该了解目前我国应试教育下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情况。在现实和生活中,孩子的一些行为和表现,常常令一些家长苦恼和费解。一次,我亲眼看到一位五大三粗的高中学生无缘无故地在校园里和一位老教师发生了冲突,嘴里还骂骂咧咧地,把老师气了个半死;也常见一些中学生三五成群,嘴里叨着烟,在街上游荡;还有的学生放学经常不回家,自行车上常常驮着一个小女孩,穿梭于网吧之间;在酒店、餐馆里,每每发现几个学生聚集在一起撮一顿,所谓的“榨油”;更有甚者,竟然连三、五岁的孩子对电脑如此感兴趣,天天泡在电脑前玩游戏、看动画片……凡此种种,令家长们忧心不已。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透过孩子们的这些普遍现象,我们很难想象他们的未来,这些孩子们长大走上社会后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这些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他们的幼年教育(影响)出了问题。因此,我们千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您写什么他(她)就表现什么,您画什么他(她)就看到什么。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承担教育角色的成年人,其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有句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处在一个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群环境)时间久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成了“习惯”。我们应该回顾和反思以下现象--------现象一:缺乏幼年的人格熏陶与爱心教育一般来说,缺乏幼年的人格熏陶与爱心教育,造成的结果是“爱心缺失”、“缺乏自尊心”、“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典型的表现是“爱心缺失”。古今中外大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有一颗火热的爱心。因此,人一生中最可怕的是“道德修养”的缺失。看完以下这些“现象”,您会有何感想?●孩子从小就养成出门要背着,上路就扛着的“良好日就餐,还是有客人来访,孩子总喜欢坐主位、抢头筹,弄的客人哭笑不得;●不管大事小事,父母没说几句,孩子要么号啕大哭,要么动手动脚打骂父母、爷爷奶奶;●一些孩子在家中养成了独一无二的“霸王”地位,飞扬跋扈、不听管教;●放学不回家,从小养成三五成群泡网吧;●个别孩子喜欢混街头,结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家不爱说笑,态度冷淡,只顾上网、看电视、玩游戏、看动画片;●一些家长总喜欢以成年人的审美标准去看待孩子,把成年人的想像带给孩子:买衣服要超短裙,唱歌就唱“老鼠爱大米”,跳舞呢,则是那种“S”形状的伦巴舞┅┅可见,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习惯素养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很重要,无论是幼儿园、学校还是家庭,都应当根据孩子们不同成长阶段的年龄特征以及客观条件,形成一个能够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氛围,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技能,更要加强其道德修养教育,引导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对“美”的熏陶,对“爱”的浇铸,从而逐渐形成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用“爱”去感知未来,用“爱”去体味生活,用“爱”去回馈父母、亲人、朋友、社会与国家,这才是“大爱”,这才是“大德”,这样才能形成一生中综合素质的比较优势。现象二:缺乏幼年艰苦朴素的创业教育通常情况下,缺乏幼年艰苦朴素的创业教育,造成的结果是“缺乏敬业与奉献精神”,“贪图享乐、不知事事”,“爱慕虚荣、攀比挑剔”,“花钱如流水、不懂得珍惜”,“坐享其成、不善持家”,“思维惰性、习惯于伸手”,“不懂得创业、更不懂得创业之艰难”,典型的表现是“敬业、奉献与奋斗精神的缺失”。这样的孩子一生很难成就事业,因此,一味地把孩子置于“溺爱”的温床里,实在是遗害无穷。请看看以下这些“现象”-----◆孩子从小就养成洗衣服由父母“承包”的习惯;◆有的孩子花钱如流水,进超市不管贵贱,随手可得;一天5元、10元的零花钱不够,再外加泡吧的钱;◆有的孩子从小就享受车接车送的“贵族”待遇;◆有的孩子崇尚高档消费,吃、穿、用全讲究名牌;◆有的孩子上初中就佩上手机,旧的用了一年没坏,就要换新的;◆有的孩子喜欢攀比,比吃、比穿、比用,比豪华;比完了,再比爸爸妈妈的车子,比花钱请客谁大方;◆有的女孩从小就喜欢“花容月貌”,迷恋化妆,小小年纪就染发、烫发;如果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这种爱慕虚荣、盲目攀比的习惯,不懂得
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些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