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广西临桂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广西临桂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1.(2分)(2017高二上·湖北期末)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如果说新中国初期还有过一段云谲波诡的动荡岁月,那么如今江山已定,王座已稳,昔日的敌人都已化作沟壑中的寒灰,战火与鲜血也正在被人们渐渐遗忘。②尽管近年来采取了加开临时客车等措施,但春运出行难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火车站人头攒动,旅客们重足而立,拥挤不堪。③王老师是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七名博士生。我忝列门楣,且为大弟子,接受教诲的机会更多一些。④藏羚羊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藏羚羊绒巨大的市场需求及其昂贵的价格让盗猎分子前赴后继,给藏羚羊带来了灭顶之灾。⑤正是农历六月前后,炎炎夏日当天,流金铄石之际,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同学们只得赶早趁凉而行。⑥普通员工看重工资的高低,在身无长物的前提下,没有想过积累工作提高职业技能;优秀员工更看重宝贵的工作经验和业务技能。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2.(2分)(2017高二上·玉溪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乡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使本来就向往科学和民主精神的朱光潜,在从理智上认识到改文言文为白话之必要的同时,更从事实上看到了推行白话的可能性,以及白话文学发展的广阔前景。,仅有“人定胜天”和“大无畏”的精神显然不够,还要有专业的安全保障和对自然规律的充分认知为基础。“刷朋友圈”表达的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看”的动作,加大了表达的趣味性。3.(2分)下列各句表达连贯得体的一项是(),老师不相信,李莉急忙替他作证:“老师,我骑车走同一条路,我亲眼看到堵车,张明所说,确系实情。”,贵校师生十分热情地请我去作报告,学生在路边列队欢迎,校长在门口恭候光临,场面隆重,我深受感动。:“据王经理介绍,本店除日常的零售外,还为读者提供代购、批发等业务。”D.《解放军总部训令》:“本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内容各地略有出入,现在统一规定,重新颁布。望即以此为准,严格执行。”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8分)4.(6分)(2018高二上·覃塘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道法自然的智慧赵建永“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道”本指道路,引申为本源、道理、法则等诸义。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归自然”一言以蔽之。据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此。“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自然”后来才用作名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天人关系的基础,若不及时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就连常见自然灾害也无法抵御,生存条件没保障就谈不上天人和谐,所以人与物的关系是“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对于儒道两家在此问题上的差异,陈寅恪指出:“中国儒家虽称格物致知,然其所殚精致意者,实仅

广西临桂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354793****
  • 文件大小489 KB
  • 时间20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