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河南省固始县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河南省固始县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3题;共8分)1.(4分)(2017·滨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路是人类向大山虔诚的叩手。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嶙峋的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露/暴露)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提示。更有当头的棒喝,醍醐灌顶,让你心生敬畏。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朵朵石莲花在绽放之初,肯定伴着一声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巨响,那声音与光阴碰撞,碎成了三分烟尘、七分流水。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山梁便是桥面,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变质片麻岩、冰川遗迹、灾害地质遗迹,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得触手可及。浩劫与创伤、不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事故/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牵强附会/穿凿附会)的传说消费。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yī)           叩手    (hē)   密密匝匝    (chuàng)   凌厉    (lù)   醍醐灌顶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世故 牵强附会      世故 穿凿附会     事故 牵强附会      事故 穿凿附会    (3)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即将失足的千钧一发顿然醒悟②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③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④如梦中人的夜游⑤岂不惊出一身冷汗A.④⑤①③②    B.③⑤①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③②④①⑤    2.(2分)(2017高一下·广安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不仅可以精确定位每一本图书的位置,而且还实现了查阅、借阅、办证、续借、还书都自助一体化的功能。,此前的纪录保持者是在2013年由101岁零3天的老人ArmandGendreau所创下的。,广安市小学毕业生发展成为近视眼的仅为极少数,但如今,刚入学的6~7岁广安儿童的近视患病率已接近10%左右。,四川大学正式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院,努力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台。3.(2分)下列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强调要举一反三,说明他重视启发教育。B.“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孔鲤接受“庭训”,说明母亲育我辛劳,要施行孝悌。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主张推恩,这有助于实现人和。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主张教化百姓,目的是使百姓依礼而行。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4分)4.(6分)(2016高三上·龙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谈谈“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当前,认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的思想道德资源,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是我们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当努力做好的一件大事。这里谈谈中华传统美德中“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的思想。中华传统美德之中,有一种可贵的思想,叫做循序渐进。这一思想发端于《老子》,《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段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而不是虎头蛇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孔子主张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荀子集诸家之说而加以改造,乃化为己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发展到南宋,再经朱熹的创造性总结,遂成“循序而渐进”的至理名言。为而不争,是蕴含于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又一可贵思想。若究其渊源,这一思想同样可以追溯至《老子》。《老子》最后一章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里说的“不争”,以“为”作前提

河南省固始县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35638
  • 文件大小582 KB
  • 时间2020-09-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