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上帝死了及其历史意义.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上帝死了及其历史意义随着“上帝死了”,人类正陷入绝对的空无或虚无的境地,世界成为荒漠,人成为碎片,依赖于即成“意义”生存的方式已被埋葬。因此,人的“复活”必须依赖于人的自我的绝对超越,在尼采的意义上,即依赖于成为“超人”。另一方面, “上帝死了”不仅将人的自我还给了我们自己,由此绝对的孤寂和无依无靠成为人的现实。然而它也释放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使人类获得绝对的自由——这是一种由痛苦而自豪、于绝望中获取力量、陷迷惘而信念不移的终极体验。因而,存在是一种选择,我们只能凭借“强力意志”或“存在的勇气”而不是凭借知识或理性才能生存下去。尼采哲学实质上是对“哈姆雷特问题”的解答。由于尼采站在生命自我肯定的自然主义立场予以诠释演绎,就不能不将“真实性原则”贯穿到底,并随之将“悲剧主义的英雄主义”奉为生存的最高原则。这也决定了尼采哲学必然以虚无主义为起点,又以虚无主义为终点,即站在“积极虚无主义”立场上,重估一切价值,以实现对人的重建。显然, “超人”概念意味着人性结构自我改造的深刻的伦理学和生存论的承诺。它要求人类能够忍受生存条件的缺失,而战胜自我,即不依赖于意义而生存,要求人们能在一个非人,反人或无人的荒漠中巨人般地站起来,在精神上壮大到与上帝比肩的程度,作为立法者和创造者而存在。然而,作为命定依赖于意义而存在的人如何能够忍受意义缺失的生存方式?作为被有限性限定的人又如何能够承受绝对超越的重负?人类在理性与意志上的自律自决的权是否能真正成熟到可以建立一种上帝不在场的有效的生存方式吗? “上帝死了”所开启的超越性的可能性,其现实性形态究意是什么?我们究竟是否能够思想或领会上帝的本质以及“上帝死了”所具有的真实的甚或是隐秘的意义?一、尼采的话: “上帝死了”“上帝死了”这一惊心动魄的话语,为尼采早在 20 世纪前夜先知般地揭示,在《快乐的知识》一书中,尼采以寓言的形式,借”狂人”之口宣称: ”上帝死了!上帝真的死了!是我们杀害了他, ……你和我,我们都是凶手! ” 1) 在尼采那里,这一血淋淋的事件并不意味着,被钉十字架的上帝通过耶稣的受难、惨死与复活,揭示出永恒的启示真理;也不意味着,由于上帝对于人性的遗弃而在物质时空中的隐退、不在场所导致的自我意识的”苦恼”; 2) 而是上帝的彻底完结及其随之而来的彻底绝望和绝对的恐怖: ”我们是如何犯下这件案子的呢?我们又如何能将海水吸光?是谁给我们海绵而将地平线擦掉?当我们把地球移离太阳照耀的距离之外时又该怎么办?它现在移往何何方?要远离整个太阳系吗?难道我们不是在朝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赶吗?当我们通过无际的空无时不会迷失吗?难道没有宽阔的空间可让我们呼吸与休息吗?那儿不会更冷吗?是否黑暗不会永远降临且日益黯淡? ……难道我们没有嗅到神的腐臭吗? --- 即使连上帝也会腐坏! ” 3) 然而这个”发生在 19 世纪欧洲的时间空间中的一件实际事件” 4) 却是上帝的信仰者”你”、”我”或”我们”共同所为的。其根源在于信仰为科学理性从内部所侵蚀,而成为形式上、习惯上的外壳,最终导致不可避免的毁灭。尼采指出: 由于科学的存在”人变得不再那么需要一种彼岸结局来解他的存在之谜,因为存在已显得更加无足轻重,更加无所事事,在事物外在秩序中更加可有可无。” 5) 尽管尼采看到了科学及理性不仅造成了信仰的失落,而且也造成了人生存在意义的丧失,因

上帝死了及其历史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