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研记录英语教研组活动记录 2009-07-19 08:20:15|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 字号大中小订阅. 时间: 地点:多功能教室。出席人员:全体英语教师活动主要议程: 一、理论学习学习文章《在“听课”中成长——浅谈中学英语课“听课”的艺术》。一线教师, 需要不断地听课、反思,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升教育教学素养。听课是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 所以学习如何听课对一线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要做到科学、合理、有目的的听课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听课前充分准备听课时收获的不仅仅是教案的记录或者某个新单词的发音, 而是该如何上好这堂课。因此听课前充分准备是保证听课有效的前提。 1 、备教材。听课者应该了解上课教师所上的是哪一册的哪一单元第几课时, 并主动询问上课教师这一课时要解决哪些问题、新授哪些内容,以及了解这一课时前学生学了什么。这样听课时目标更加明确, 听时也可以做到忙而不乱。 2 、备理论。听课教师在听课之前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客观地评价所听的课,更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平时,英语教师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如情景设置的原则、游戏设计的原则等等。无论对于他人或是自己, 这些实用的理论都是发展、提高的催化剂。 3 、课前预设。这一环节往往被大部分教师所忽略。通过课前预设, 听课者可以了解到自己对这一节课的认识并预设好一些教学环节。在听课时, 把自己预设的环节和上课教师所上的环节作个对比, 这种充分准备后的听课充分发挥了听课者的主观能动性, 是保证听课有效的前提。二、听课时全面关注教师所听的是否是一堂好课呢?怎样作出客观的评价?最简单的“标准”是: 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精彩, 而在于学生是否学得主动。这就告诉听课者听课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引是分不开的,所以听课时应该全面关注。 1 、关注教师的引。一堂课的好坏,学生的思维火花是否能被点燃, 和教师巧妙自然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引导的方式很多,有问题启发、情境换位、身份换位、故弄玄虚等方法。不管上课教师采用哪种方法引导学生, 听课者应该能从课中听出上课教师的主线思维, 或者是听明白这堂英语课创设的大环境是什么,上课的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 、关注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是否主动?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学生获得了什么?能输出多少? …这是每个听课者最值得关注和思考的。要求每个听课者都要认真做好学生的记时器, 记录他们每个环节机中获得的时间及其有效时间。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的生成, 在上课教师的引导下,以及所提供的时间内,学生最大限度能输出多少。三、听课中巧妙记录 1 、教学设计式记录。教学设计式记录并不是教案再现。听课者首先可以记录上课教师主要的上课环节和活动方法, 对一些个别的细节或者操作比较精彩的地方可以进行详细记录, 然后在每一环节的旁边注明其优点以及缺点或者改进的办法, 写上简略的文字, 以便课后反思及评课。 2 、流程问题式记录。这种记录方式和教学设计式记录唯一的不同点就是, 前者是在旁边注上设计的优缺点和改进的办法, 而后者更注重听课者给自己和上课教师的提问过程。在评课的时候让上课教师自己回答, 这样的问题式评课更加人性化, 更加有利于教师们的共同成长。另外, 不管哪一种记录方式都要记录下上课教师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以及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四、听课后积极反思上课后反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而听课后也应该积极反思。听课后的反思和自己上课的课后反思不一样, 它更应该注重与反思差距。 1 、反思差距。自己的课前预设和上课教师有哪些环节用的是相同方式, 哪些环节不同?这堂课教与学的高潮是什么, 自己在听课之前想到了吗?你的设计是否能同样获得高潮》从学生的反应听课教师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哪一种方法更适合学生,哪里还可以更好地突破,从而扬长避短、精益求精,重新设计出优化后的教学方案。 2 、提炼课题。一堂课所提供给我们的就是一个鲜活的研究材料。听课后, 对一些困惑或者质疑, 听课教师可提炼出小课题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研究,从而走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二、张巧燕老师说课。说课内容: Unit 8 第一课时。三、教研组探讨 1 、乔校长——倡导“无缝衔接”的语言过渡。张老师今天的说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工作态度非常端正, 准备得非常认真, 说课稿项目齐全, 比较规范, 也比较精彩。她的教学内容安排适当, 合理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安排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把握得比较好。存在问题也有, 如在“说教材”时不仅要说本单元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 更要说本课时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在“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时可以将重点和难点分开说,要明确重点怎么样呈现,难点怎么样突破。歌曲可以放在课前, 师生日常英语对话后应
英语教研记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