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姜子山鸡椒其它中文名: 木香子, 木姜子, 山苍子, 青皮树, 山苍树、过山香, 山胡椒, 野胡椒, 大筑子皮, 澄茄子, 沙海藤。分布在我国除高海拔地区外, 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以南部地区为常见; 生于向阳丘陵和山地的灌丛或疏林中, 适合生于海拔 100 — 2900 米, 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较强,但在土壤酸度为 5—6 度的地区生长较为旺盛,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西南直至西藏均有分布。东南亚及南亚各国也产。根、叶及果实等均可入药, 有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的功效。目录 1形态特征 2地理分布 3主要价值?使用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 4生长习性 5栽培技术?繁殖方法?造林技术?田间管理?病虫防治 1 形态特征编辑山鸡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 8-10 米;幼树树皮黄绿山鸡椒色,光滑,老树树皮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枝、叶具芳香味。顶芽圆锥形,外面具柔毛。叶互生,披针形或长圆形,长4-11 厘米,- 厘米, 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纸质,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均无毛,羽状脉, 侧脉每边 6-10 条,纤细,中脉、侧脉在两面均突起;叶柄长 6-20 毫米,纤细, 无毛。伞形花序单生或簇生,总梗细长,长 6-10 毫米;苞片边缘有睫毛;每一花序有花 4-6 朵,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被裂片 6,宽卵形;能育雄蕊 9, 花丝中下部有毛,第3轮基部的腺体具短柄;退化雌蕊无毛;雌花中退化雄蕊中下部具柔毛;子房卵形,花柱短,柱头头状。果近球形,直径约 5毫米,无毛, 幼时绿色,成熟时黑色,果梗长 2-4 毫米,先端稍增粗。花期 2-3 月,果期 7-8 月。[1] 植物形态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提供并参与编辑?山鸡椒全株(1张) ?山鸡椒枝叶(4张) ?山鸡椒花果(11 张)2 地理分布编辑产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1] 3 主要价值编辑使用价值山鸡椒植物木材材质中等,耐湿不蛀,但易劈裂,可供普通家具和建筑等用。花、叶和果皮主要提制柠檬醛的原料,供医药制品和配制香精等用。核仁含油率 % , 油供工业上用。[1] 台湾太耶鲁族群众利用果实有刺激性以代食盐。江西兴国群众反映,山苍树与油茶树混植,可防治油茶树的煤黑病(烟煤病)。[1] 药用价值山鸡椒根、茎、叶和果实均可入药,有祛风散寒、消肿止痛之效。果实入药,上海、四川、昆明等地中药业称之为“毕澄茄”(一般生药学上所记载的“毕澄茄”是属胡椒科的植物,学名为 Piper cubeba Linn.) 。应用“毕澄茄”治疗血吸虫病, 效果良好。药理作用[1]1、平喘作用山鸡椒离体气管平滑肌试验表明,山苍子油(毛叶木姜子果实提取的挥发油)10μl/m l 能松弛豚鼠正常气管平滑肌及乙酰胆碱或组胺致痉的气管平滑肌。预先加入挥发油可阻断乙酰胆碱及组胺引起的收缩。用含 1μl/ml 挥发油的 Locke 液灌流,第 3分钟开始就能增加正常豚鼠离体肺灌流量,给豚鼠灌胃 300 μl/kg ,腹腔注射 170 μl/kg ,对5%乙酰胆碱喷雾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豚鼠过敏性休克和豚鼠离体回肠过敏性收缩试验等,其挥发油均呈明显抗过敏作用,同时对慢反应物质所致豚鼠肠段收缩变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表明其平喘作用除扩张支气管,还与抗过敏介质的形成和释放有关。 2、山鸡椒抗心律失常作用给小鼠灌胃毛叶木姜子油 ,连续 3d,能明显降低氯仿引起的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变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心律失常,对氯化钡所致大鼠的双向性心动过速的心律失常迅速恢复为正常窦性心律,对乌头碱引起心律失常的剂量及致死量有所提高,但统计学不显着,对毒毛花苷 G引起的心律失常无对抗作用。 3、抗真菌作用 %-% 木姜子油能抑制试管内黄癣菌、断发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孢子菌等 9种皮肤癣菌。 %-% 还能抑制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孢子丝菌及几种皮肤着色真菌(裴氏着色真菌、卡氏枝孢菌、茄病镰刀霉、粉绿木霉等)。唯对曲菌抑菌力较弱,直到浓度加大到 1%, 山鸡椒才能抑制黄曲霉和烟曲霉。除抑菌作用外,木姜子油尚有一定程度的杀菌作用。初步认为抑菌有效成分为柠檬醛等。附方①治感寒腹痛:木姜子四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水泻腹痛:木姜子研末,开水吞服一钱。[2] ③治发痧气痛:木姜子、青藤香、蜘蛛香各一钱。研末,酒吞服。[2] ④治消化不良,胸腹胀:木姜子焙干,研末,每次吞服三至五分。山鸡椒(②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2] ⑤治关节痛:木姜子一两,雄黄五钱,鸡屎二两。捣烂,炒热,布包,揉擦痛处。(《湖南药物志》) [1] ⑥治疔疮:木姜子捣绒外敷。(
木桨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