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问题与思考
李善良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问题与思考
问题
原因
思考
建议
一、若干问题
课时问题
负担问题
衔接问题
例题、习题
教材、教辅
教学内容的度
学分考试与高考
信息技术
新旧教材的差异
新课标与教学大纲
超标拓展,未有必要
内容提前,容易混乱
一次到位,违背规律
例:集合的教学,复合函数的处理,立体几何的处理
课时增加
要求统一(最高)
一次到位(高一当高三教)
教辅陈旧
生源水平
知识衔接:因式分解,立方和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分式运算,根式运算,三元一次方程组、概率与统计,几何中的一些定理等.
能力衔接:运算能力,推理论证(含书面表达).
学习方式与习惯:课堂上学生与原来学生差异.
课标本身的差异:初中更侧重活动,高中更侧重理性;初中更侧重合情推理,高中更侧重逻辑推理.
,习题,教辅
教材的核心内容
教材为选择性,能力发展提供空间
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套教辅的定位
《课课练》
《创新课时训练》
《大试卷》
《金牌助学》
《题库》
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细化(知识的四层要求)
教材的示范:核心内容,思维发展,拓展探究。注意根据本学校的情况前后平移。以满足学生最近发展区为要。
能力立意,关键是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
理性精神、审美意识、辩证唯物注意观点。
首先要把握知识技能的度,但不要仅仅把握知识技能的度。知识技能是载体。
信息技术与课标
信息技术与教学
信息技术多样性
信息技术渐进性
注意:计算器的弊端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问题与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