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导学案24.doc.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背景: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俄国革命;内战爆发,苏俄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形势战时共产内容: 实行余粮收集制;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 主义政策对中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社评价: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会不是向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正确道路主背景: 战争使苏维埃经济破坏严重;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义国家没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经新经济政策实施: 1921 年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济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体内容工业: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中小企业和国家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的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建作用:使俄国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立确立: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实行五年计划, 取消新经济政策确立时间: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表现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斯大林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期的经济积极作用: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1940 年工业总评价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消极作用: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 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影响农民积极性;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日益社会化和生罗原因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大斯具体原因: 股票投机过渡; 供需矛盾; 生产过剩——直接原因萧福经济危机爆发: 1929 年 10月 24 日纽约证卷交易所股市崩溃条新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被极大破坏与政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对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影响: 经济破坏严重, 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资本主义面临严重政治危机原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的不到解决大罗目的:尽快摆脱经济危机萧斯整顿财政金融——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条福罗斯福新政措施调整工业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和“蓝鹰运动”与新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产量以提高价格政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振——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特点: 政府大规模的干预经济实质: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影响:美国走出危机的阴影,二战后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背景: 30 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措施制定经济计划——具有指导性,侧重对经济的规划和引导国家对经济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等的大力干预积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战评价产的社会性后弊端:国有企业普遍经营不善,效益低下资背景:股票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本人民资本主义含义:股票分散化——普通职工拥有股票主“人民资本主义”实质: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义和“经营者革命”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和生产过程日益复杂经经营者革命含义:企业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济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资金来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调福利种类

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导学案24.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