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 1 、生产工具的改进史实: 2 、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3 、小农经济(时间、原因、特点、评价) 4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标解读】 1 .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2 .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学习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租佃关系的产生。【学习难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土地制度与政府体制之间的关系。【学习过程】一、土地所有制的演变 1.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2.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1 )出现: 时期(2 )性质:是一种以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3 )内容: ①“公田”: 占有,由集体耕种。②“私田”:是村让成员的份田,只有。(4 )瓦解: ①时间: 时期②表现: “公田”被,“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土地③原因: 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的发展。直接原因——各国先后进行的改革(5 )废除: 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从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 3.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1 )形式①私有土地:由宫廷控制,主要用于君主私人开支。②私有土地: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③地主私有土地: 是其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2 )发展①宋初“田制不立”,“”,两极分化加剧。②明清时期, 经济繁荣,推动私有制发展。(3 )后果: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①危害: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引起社会。②对策:北魏至唐初统治者实行( 了解其基本内容)。二、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 租佃关系的含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他们与佃农新形成租佃关系。 2. 租佃关系的发展历程(1 )产生:早在时代,租佃方式就已经出现。(2 )发展: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已比较。(3) 普及:自开始, 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4 )深化: 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深化。 3. 租佃关系发展的原因(1 )根本: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2 )直接:土地兼并。(3 )推动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身份地位的提高。 4. 租佃关系的影响(1 )消极:佃农要遭受较重的地租剥削。(2) 积极: 在租佃关系下, 佃农对地主和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 生产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重难点分析】 1、关于“均田制”(重点):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引起社会动荡不安。为限制兼并, 保护自耕农经济和增加政府收入而实行均田制。时间开始于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 延续至隋唐含义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无田或少田农民;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严格限制买卖)。性质封建土地国有制评价均田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社会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均田制是建立在国家掌握一定数量田地的基础上的,一旦土地受完或者土地兼并过于严重,无法抑制,均田制必然瓦解。☆均田制为何不能完全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其他原因:土地自由买卖,自耕农的脆弱性。 2 、土地兼并的原因、表现、影响及解决①原因: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②表现:宋初的“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明清时期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地的田庄具有极强的自给自足性质。③影响:土地兼并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
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导学案28.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