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填补语文学习的“黑洞”
第二十七中语文组朱慧明
曾经有项调查主题为“你最喜欢的学科”,语文学科“不幸”被学生们评为倒数第二。为什么最优美、最生动的语言文化课程会让学生这样反感?这让我想到了总会让人感到“神秘”和“难解之迷”的“黑洞”。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盲区误区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那些低效无效环节不就是“黑洞”吗?这些黑洞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而无趣,学而无法,学而无果,自然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而出现上面的结果。在此,我想仅从语文学习的第一步——预习环节中出现的诸多黑洞入手,来探究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途径。
预习黑洞一:放任自流或要求过死,导致学而无趣前者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不闻不问,不作任何要求。后者则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千篇一律,比如:课文你得读两遍,哪几个字你得划下来查字典注音,哪些词语你得查词典解释含义,分段落写段意,等等。结果是学生没有任何“自主”可言,只有做预习练习的“不自主”(非做不可)。
究其原因,前者一方面是老师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可能认为“自主预习”就是“自由预习”,既然是“自由”,你就不应该去过问。后者是老师对工作的热情太高,生怕学生预习不到,连预习练习都编了,而且编得这么详细,孰不知过于认真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好心办坏事,使学生变得不自主了。这样没有正确的引导或是要求过死,都导致学生预习无趣,从而使学习积极性减弱。
预习黑洞二:指导不到位,导致学而无法其表现为虽然要求学生预习什么,却不教给学生怎样去预习,学生也不懂得预习的方法,比如:课文应该怎样去读;立足于词、句、段、篇,你要注意什么;阅读提纲怎样去写;立足于阅读感受,你应该如何提问等等。学生不知道,老师也不讲,似乎这些事情是学生天生就应该会的,就不应该是老师讲的东西。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认为预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自主”,老师不应该过问;另一方面可能是老师对预习的研究不够,不知道怎样去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所以不少老师布置学生预习也就很简单草率,那就是:课文读一读,抄写字词两遍。长此以往,学生不会方法,也就不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当然也就不去预习。
预习黑洞三:检查不到位,导致学而无果其表现为预习布置归布置,检查却经常没有。想起来就查一查抄写情况,想不起来就作罢。至于读书,那是软作业,学生读没读,老师难知道,一般也就不查了。甚至有不少老师干脆从不检查。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老师认识不到位,有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学生预习了,上课就没有新鲜感了,所以不预习反而更好;另一方面是怕麻烦,怕检查花时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预习检查不到位甚至不检查,结果不言而喻。
针对上述预习环节中出现的“黑洞”,我认为要想让预习达到有效甚至高效,就要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增强学生的三种学习意识——主动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成功学习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正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预习是通行的教学步骤,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于是我巧用《智慧苑》这个平台,将有效预习分成三个层次——基本层次(夯实基础,初步解读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填补语文学习的黑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