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治疗湿疹﹑皮肤炎﹑斑秃。【适应症】【一】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二】配合各种肿瘤的放化疗。【三】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斑秃【用法用量】成人通常 1次 2-3 粒,小儿 1次1粒, 1日3次,饭后口服。可依年龄、症状适当增减。【成份】: 本品为复方制剂,每粒含: 甘草酸苷 25mg 、甘氨酸 25mg 、 dl- 蛋氨酸 25mg 。四大保证,鹤立鸡群【一】全国仅有两家生产; 【二】属于国家医保乙类; 【三】最佳肝保护剂: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药物;国际公认、疗效确切、临床首选;作用最全面的放、化疗保护剂;有效降低肝硬化、肝癌发生率。【四】皮科常规用药: 30 年欧洲日本应用,安全高效;替代激素治疗,副作用低;治疗皮肤宿疾,疗效显著;儿童也可以使用,安全性高。【药理毒理】药理作用 (1) 抗过敏作用: 甘草酸苷具有抑制兔的局部过敏反应( Arthus Phenomenon) 及抑制施瓦茨曼现象( Shwartzman Phenomenon) 等抗过敏作用。对皮质激素,有增强激素的抑制应激反应作用,拮抗激素的抗肉芽形成和胸腺萎缩作用。对激素的渗出作用无影响。(2) 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阻碍作用甘草酸苷可以直接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启动酶—磷脂酶 A2(phospholipase A2) 结合以及与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使其产生炎性介质的脂氧合酶( lipoxygenase )结合,选择性地阻碍这些酶的磷酸化而抑制其活化。? : 甘草酸苷在体外试验(in vitro) 具有以下免疫调节作用: (1) 对T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 (2) 对γ干扰素的诱导作用; (3) 活化 NK 细胞作用; (4) 促进胸腺外 T淋巴细胞分化作用。? in vitro 初代培养的大白鼠肝细胞系,甘草酸苷有抑制由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作用。? MHV( 小白鼠肝炎病毒)感染实验中,给与甘草酸苷可延长其生存日数;在兔的牛痘病毒( inia virus) 发痘阻止实验中,有阻止发痘作用;在体外实验系,也观察到了抑制疱疹病毒等的增殖作用,以及对病毒的灭活作用。有报导甘氨酸及蛋氨酸,可以抑制给大白鼠口服甘草酸苷所引起的尿量和钠排泄减少。?(二) 非临床毒理研究急性毒性给大白鼠口服本品每公斤体重 12g ( 48 粒),未见死亡例,因此无法算出 LD50 。 LD50 > 12g ( 48 粒)。(三) 临床应用慢性肝炎的双盲比较试验对日本国内 19 个医疗机构的 224 例慢性肝炎患者实施了双盲检验比较试验,使用该制剂每日 9粒,连续 12 周口服,其结果见下表: 用药组比安慰剂组在功能上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的改善。 (1) 血中浓度正常人口服本剂 4粒(含甘草酸苷 100mg) 时,虽然血中甘草酸苷浓度尚未获得准确的误差范围,但是有资料表明甘草酸苷加水分解物甘草次酸在给药后血中浓度出现 2次高峰,第一次在用药后 1-4 小时间出现,第二次在 10-24 小时间出现。(2)尿中排泄正常人口服本制剂 10 小时内尿中未检出甘草酸苷及甘草次酸 (参考) ?⑵分布: 给小白鼠口服 3H- 甘草酸苷,10 分钟后摘取脏器,可以见到所有的脏器都含有甘草酸苷,分布最多的脏器是:肝脏,在给药后2小时达最高值, 3H- 甘草酸苷值为 %, 其次分布顺序为: 肺﹑肾﹑心脏﹑肾上腺⑴吸收:给小白鼠口服 3H- 甘草酸苷, 1小时后血中浓度达最高值,以后缓慢减少, 6小时后减至最高值的 59% ; 12 小时后血中浓度再度升高,以后又逐渐下降。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课件(PPT·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