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长度的观念,了解 1厘米和 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学习用刻度尺量线段(限整厘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厘米和米不多,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不过学生一般都有一根 20厘米长的小尺子,从尺子上可以看到厘米。所以教材想从厘米讲起, 然后再讲米,以及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教材采用出示实例的方法,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习量线段的长度。教材注意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 1 厘米、 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教学目标: 。知道 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知道 1米等于 100 厘米。 ,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9~10页例 1~例 3,练习三的第 1~4题。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 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把 11厘米长和 10厘米长的纸条,分别横着和竖着贴在小黑板上,举起来让学生观察看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学生一般会认为竖着的纸条长,这时教师可以提问: “怎样才能知道究竟这两根纸条哪根长呢?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一把米尺,要知道两根纸条的长度可以用尺去量一下。然后开始量纸条的长度,用红粉笔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横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用白粉笔把竖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分别告诉学生从 0刻度到红色标记这一段是横放的纸条的长度,从0刻度到白色标记这一段是竖放的纸条的长度。然后提问:“哪根纸条长? ”(横放的纸条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要知道一个东西的长度只凭眼睛看往往是不准确的,需要用尺去量。接着再问: “要想知道我们用的铅笔的长度该怎么办?要想知道粉笔的长度该怎么办? ”“对,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尺来量。如果要量像铅笔、粉笔这些比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新课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然后提问:“你们的尺上有几种刻度线? ”“有哪些数字? ”“每个数字都对着哪种刻度线? ”“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 ”“对着 0,这叫做尺的 0刻度。”之后,教师在尺上边比划边告诉学生: “从0到1的长度是 1厘米,从1到2的长度也是 1厘米……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 1厘米。” 1厘米、几厘米。(1)初步认识 1厘米、几厘米。教师在米尺上从 0指到 1,说: “刚才我们知道了从 0到1是1厘米。”再从 0指到 2,从 0指到 3……提问: “那么从 0到2是几厘米?从 0到3 呢?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上先找到 0刻度,再在尺上指出 1厘米、 2厘米、 3厘米……的长度,要说出从哪儿到哪儿。(2)认识 1厘米的实际长度。①先让学生在自己尺上指出 1厘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打开教科书,说明例 1 下面的那条线段的长度就是 1厘米。②教师拿出一颗图针,也让学生拿出一颗,与1厘米长的线段比一比,通过
厘米和米的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