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乙脑病毒为虫媒病毒。其病变特点为:脑实质的急性变质性炎症。乙脑是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因此发病季节在蚊子多的夏、秋季(主要为7、8、9三个月)。发病年龄:儿童,青年为多,10岁儿童多见(这点同流脑),成人常因“隐性感染”,获得免疫,故发病少。临床起病急骤,主要症状有:发热(高热)、头痛、头昏、呕吐、烦躁、抽搐、嗜睡、昏迷等。脑脊液改变:压力稍高,白C数↑,以后淋巴C↑为主,因脓性渗出物少,所以清亮,透明或稍浊,蛋白含量轻度↑,糖正常或稍高,氯化物正常。一、病因与发病:带病毒的蚊虫叮咬→人体血1、抵抗力强—短暂的病毒血症(一般5天以内)病毒被消带灭(病毒血症消失)不发病(即隐性感染,获得免疫)2、抵抗力差突破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脑炎二、病理变化部位:以大脑皮质及基底核、视丘最为严重;肉眼:1、软脑膜充血2、脑回变宽,变平,脑沟变浅,但表面无脓性渗出3、切面,脑实质充血,水肿,严重者可见点状出血,粟粒状,淡黄色的软化灶(即脑组织局限性液化,坏死)镜下:1、神经细胞变性,坏死;(附图)卫星现象—在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周围,有5个以上增生的少突胶质C围绕,称之为卫星现象。噬神经细胞现象—坏死的神经细胞胞浆内,有小胶质细胞、中性白细胞侵入,称噬神经细胞现象。2、软化灶形成(附图)神经组织(N细胞、轴突、髓鞘、及附近的胶质C、胶质纤维等)局灶性坏死、液化。3、血管扩张充血、炎症反应(附图)4、胶质细胞增生及胶质结节形成(附图)三、病理临床联系:主要是脑实质损害而引起的临床表现。 1、广泛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功能障碍;头痛、呕吐、嗜睡、昏迷。2、颅神经损害症状:失语、吞咽困难、肢体瘫痪3、严重脑水肿—颅内压↑→脑疝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卫星现象、噬神经细胞现象二、试述乙脑的临床病理联系
《病理各论》课件:第二节 乙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