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阳)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东),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一个繁荣时期,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比过去的作品略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共五首)即是一例。 《咏怀古迹》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组诗,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庚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信然。,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画图省识春风面)、孤独(独留青冢向黄昏)、思乡(环珮空归月夜魂)和幽怨(分明怨恨曲中论)的女子形象。品读与探讨:作者笔下的王昭君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怨恨”: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月夜魂”)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昏庸糊涂的怨恨(“画图省识春风面”),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10.
高中语文 古典诗词鉴赏《咏怀古迹》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