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看图填算式》含反思活动目标: 1、幼儿会根据实物图片用三句话讲出图意。 2、幼儿会根据各种实物图片的内容列出算式。 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活动准备: 实物图片若干张;分组活动的操作材料。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顺数,按要求数数。(从4—13、17—29、56—65) 2、碰球游戏,复习9的分解组成。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实物图片,教师启发幼儿逐幅观察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讲出图意。(用三句话讲述)例:树上有5个苹果,掉下来3个,树上还剩下几个? 2、请幼儿列出算式,并把算式读两遍。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看花瓣颜色记录。第二组、第五组:看算式写答案。第三组:圆点涂色记录。第四组:看图填算式。第六组:看图编应用题。三、结束部分: 活动评价: (1)请玩第六组活动的幼儿讲述活动结果。(2)表扬活动时遵守规则的幼儿。活动反思: 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大家一致认为孩子掌握的很好了,活动开展起来也很轻松,其主要原因是家长在家里灌输的太多了。这也不奇怪,因为一提数学,相信大家脑海里立刻就想到的就是加减法了,所以“热心”的家长很早就在家里给孩子灌输此类知识了。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问题如下: “2+2=4”,但如果你请孩子们看着图来编算式他们哑口无言了。在孩子们的眼中,能很快的说出“2+2”后面的结果就是成功的表现,至于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式子,为什么要这样记录他们是很迷茫的; “2+2=4”,但如果我不是用生活中常用到的简单应用题的方法提问,而是用分合式子导入时,孩子们也懵了,而在老师的反复提示后,很多孩子们的眼里还是在迷茫着。按道理来说,分合和加减法背后的逻辑知识是一样的,但在孩子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分合知识之后,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把两者完全分开的现象呢? 如何让孩子能较快的理解算式的含义? 第一步:教具和口述应用题讲明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看图填算式》含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