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羊脑包虫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因多头绦虫的幼虫一脑多头蚴所诱发的寄生虫病。成虫寄生多在肉食动物的小肠内寄生,如终末宿主犬、狼、狐等,随粪便可将卵排除体外,然后会对牧草造成严重污染,被羊误食后幼虫会在羊脑内寄生。幼虫形状为包囊泡状,且内部充满透明液体,大约有100-250个六钩蚴存在于囊内,包囊大小不一,小于豌豆、大于鸡蛋。近年来,关于羊脑包虫病的报道有很多,这已经引起了养殖户与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现详细报道相关情况,以此来帮助养殖户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关键词羊脑包虫病;诊断;防治技术羊脑包虫病作为人畜共患类疾病之一,在临床上比较典型,特点主要表现为危害性大、发病范围广泛等,疾病的产生与多头绦虫在动物脑补寄生而造成的寄生虫病有关。为了促进畜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就需要积极的诊断防治各类动物疫病,特别是羊脑包虫病,动物一经感染很难得到正确的治疗,不可避免的会给广大农户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基于此,需要改进与升级诊断防治技术,及时发现疾病,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以此能够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基本症状养殖户在养殖时采用舍饲方式,选用玉米面、胡萝卜、玉米杆、苜蓿等为饲料,饮用在窖藏的集流雨水,同时圈舍与运动场的面积不大,而羊只过多,导致饲养密度过大。症状尚未出现在种母羊身上,多出现在30-90日龄的羔羊身上,中等体质,症状以厌食、低热为主,且精神萎靡、焦躁不安,少数羊不能正常站立、甚至处于瘫痪状态,还有少数羊会口吐白沫。 ,则诱发该病的可能性比较大。然而,在不同羊只身上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病症表现,前提症状以性情急躁、躺卧或后退、向前冲、呼气急促等。上述症状,在前期可能持续较短的时间,不利于农户发现[1]。 ,寄生虫已经发育成形,会导致多头蚴包囊的形成,此时包囊会对大脑产生一定程度的积压,在临床上会出现转圈、头后仰、向前跑、后肢麻痹等症状严重者会厌食,甚至逐渐消瘦而死。 2诊断方法对于羊脑包虫病需要兽医、农户进行准确的认识,特别是疾病所具有的临床症状,这对于病情的及时发现十分有力,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包囊寄生虫在羊脑前部寄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前腿空蹬、头后仰、头顶饲料槽、直向前跑等;脑后部则表现为后退、与墙壁紧靠;侧面则以影响对应一侧视力为主,觅食时旋转,旋转一侧寄生的几率更大;位置较深或羊小脑处时,极易出现昏迷、四肢麻痹以及倒卧不起的情况。对于寄生在脑表面的包囊,诊断时可以采用按压羊头的方法[2]。羊脑包虫病在进行初步诊断时,需按照其病史、剖检变化、脑脊液、眼底检查以及特异性症状。同时,为进一步确诊可开展变态反应试验,即制作乳剂变应原,取多头蚴囊壁与原头蚴,在被检羊上眼睑内注入,注射1个小时后可见皮肤出现肥厚肿大的情况,-,且症状持续时间超过7个小时,以此结果可判定为阳性。 3治疗方法临床上关于该病的治疗,可以通过服用药物的方式,还可以开展手术治疗且主要用于中晚期病羊的治疗,研究可知治愈率超过90%[3]。 ,需事先将病羊的手术位置确定下来,然后按照其旋转方向来敲打颅骨两遍的疑似部位,如果存在实间或浊间则可确定该部位是寄生胃部,反之如果不是则需要再摸到软化区,这是最佳位置。具体流程:将病羊头部固定下来,剪毛、消毒手术部位,然后麻醉,行一个U型切口(直径大约为23cm),之后平行缓慢的进入一根缝合针,切记不要将脑膜下的皮囊壁刺破,将骨膜挑开后顺势找到包囊;注射器连接小号针头,并将囊液吸取出来,刺入时要从包囊最高点开始,吸取过程中用镊子将包囊壁轻轻的夹住,不要将其弄破并迅速取出;包囊取出后需立即对创口位置用止血纱布进行擦拭,然后将少量青霉素滴入,将皮肤松开后进行认真缝合,并进行消毒,从而能够有效预防创口感染[4]。 ,实际手术操作难度较低,术前操作人员需事先将16号针准备好,选择14-16号呈铁丝的通针芯,另外取1只5ml的玻璃注射器并与碘酊、塑料管连接好。认真完成包囊部位的判断后,需将病羊体位调整到侧卧位,妥善固定羊头,并修剪、消毒病羊颅位置,适当的按压软骨并确定好颅骨位置入针,深度控制在2-3厘米之间,一直到喷出囊液为止,这时需马上将针孔朝下,然后羊头倒置,及时排尽囊液。使用注射器抽取时,气泡量较少说明囊液已经见底。抽取操作完成后,针孔朝上、羊头摆正并注射碘酊,在拔出针头后才有酒精棉球按住针孔,经过短时间的静卧后病羊出现转圈的可能性较大,为避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