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调查研究商圈调查的要点及方法 2004-12-20 :。两种人口对超市销售额的影响不同。当地住户数的资料可以从居民委员会获得,首先预估每户家庭的平均消费水平,用住户数乘以平均每户消费水平就是当地住户的总体消费能力。流动人口数的调查则需要实地测定,实施方法是: ·指定足够多的专人,分布到预定店址周围的各个交通路口处,测定由此经过的各年龄段的人数,每日测定时间为超市开业时间,持续 7-10 天; ·将测定的流动人口数取平均值,得到每日每小时平均人数; ·预估不同年龄层可能发生的客单价,即每一名顾客的购买金额; ·估算入店率,即流动人口中入店人数比率: ·用客单价乘以人店人数就是流动人口消费能力。 ,需要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和对市场趋势的分析来进行。对消费者的调查需要通过问卷的形式,问卷的设计应以方便被访者回答为原则,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体现,如果能够赠送精美小礼品效果会更好。最直接的调查方式是人户访谈,还可以辅之以街头拦访、电话访谈。问卷发放数量的多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需要综合考虑超市业态、规模、商圈内人口数等特点,问卷发放数量越多,问卷的回收率越高,调查结果越具有可分析性。问卷发放范围应该以超市为中心尽量覆盖方圆 30m 米以内的区域。问卷中需要重点体现的内容见表 2-2 。表 2-2 商圈范围调查问卷设计市场趋势分析要收集有关资料,如人口分布的预测、新住宅的兴建、公共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资料。根据消费者调查与市场趋势分析所掌握的资料,描绘超市的商圈形状,分析商圈内消费者特征。要划定一家新设店铺的商圈界限,可使用零售引力法则,它是由美国学者威廉·雷利在 1929 年提出的。该法则是研究从附近的城市到所在城市之间,对顾客吸引力的分配能力。其原理是两城市中间的城市受两城市人口吸引比率与人口数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据此,雷利提出以下公式: Ba / Bb=(Pa / Pb) × (Db / Da)2 其中 Ba 表示 A城市吸引 C城市人口的比率 Bb 表示 B城市吸引 C城市人口的比率 Pa表示 A城市的人口数 Pb表示 B城市的人口数 Da 表示 C城市到 A城市的距离 Db 表示 C城市到 B城市的距离如图 2-1 所示,各自独立的 A、B、C三个城市, A城市拥有人口数 30万, B城市拥有人口数 10万人, C城市位于 A、B两城市之间,距离 A城市 20公里,距离 B城市 10公里,则: Ba / Bb=(30/10) × (10 / 20)2=3 /4 由此可见, C城市的人口数到 A、 B两城市购物的比率为 3: 4, 则商圈分界点在距离 A城市 。案例分析:有效商圈重叠导致的选址失误在上海昔陀区长征乡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几乎同时开了三家大型综合超市。开业第一天,三家超市都达到了营业额的最高峰,分别为 310 万元、 160 万元、 150 万元。以后营业额却纷纷回落,按照超市经营理论,正常时期每天的营业额应该为开业当天营业额的一半左右,而该三家超市平时营业额均相当于开业当天营业额的 30%左右,三家超市都没有达到正常营业额水平。由本案例可以看出,三家超市同时选定在一个
商圈调查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