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4、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纪伯伦像)同学们,哲理诗作为世界诗苑的一朵奇葩, 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醉人世间芳香, 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 含蓄隽永的哲理性的警句, 往往会使身处纷繁世界中迷惘和困惑的人憬悟、奋起。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常被称作哲理诗人, 但他的散文诗的内蕴常常多于一般的哲理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浪之歌》和《雨之歌》就是他《组歌》中的两首,让我们静心于灵气而个性的波和雨的絮语中,去感悟一个深邃、美妙的别样洞天。 (板书文题、作者)二、纪伯伦简介: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教师提示:纪伯伦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 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 课文节选的两首诗在翻译时都着意安排了相当明显的韵脚,同时,又有很多的换韵和交韵以使诗在声音层面上不显得单调,很好地体现了纪伯伦极有个性的语言艺术。学生自主找出《雨之歌》的韵脚。3、教师配乐感情范读,学生体会文意,并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学生积极发言,言之有理就行。4、学生通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四、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1、学生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1)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征展开的,《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你了解吗?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