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调研结果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以及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理想的投资地点之一,外商投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深入研究2005-2007年外资对华直接投资(FDI)的变化趋势与各地政府引资对策,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产业投资趋势调研课题组在2004年6月-11月半年的时间内,对全球1000余家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进行了调研分析,形成《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IT与半导体产业投资趋势》、《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汽车与汽车零配件产业投资趋势》、《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化工与生物制药产业投资趋势》三份投资趋势报告。本文对三份报告结果进行汇总概述。
一、2005-2007年跨国公司将普遍扩大对华投资
本次所调查的跨国公司,以《商业周刊》全球1000强企业为主,覆盖欧美日韩,以及台港地区的跨国企业,涉及IT、电子、汽车、化工、生物制药等领域。
调查统计,82%的跨国公司继续扩大对华投资,无论是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的投资规模与速度,都在逐步提高;调查显示35%的跨国公司处于投资整备阶段,并计划开展新一轮对华投资。
2004年跨国公司所处投资阶段分布图
数据来源:《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IT与半导体产业投资趋势报告》、《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汽车产业投资趋势报告》、《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化工与生物制药投资趋势报告》相关数据汇总。
跨国公司在尝试进入阶段通常采取“介入性投资”(象征性的与中国国内企业共同出资,参股比例较低,不占经营主导权),对华投资的目标是追求贸易权益;而在进入整备期后,对华投资目标转型成为利用资金、网络、信息等综合优势,提高出资比例。为确保经营利益,投资整备期跨国公司的独资、控股、实质性投资在对华投资中的比例将增加。投资整备阶段的跨国公司,一方面开始步入“收获期”,一方面要适应全球产业发展,根据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的变化继续追加和转型投资,开拓中国市场,以巩固和完成其整体战略布局。这样势必带来新的一轮对中国的产业战略投资,也为中国各地政府吸引外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处于投资整备阶段的跨国公司,未来三年投资将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n继续保持技术优势战略,加速基础产业向中国转移,而将高端产品和技术开发保留在母国。此类公司将会继续扩大对华的生产投资。
n目前投资地点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对服务贸易领域投资需求增多,开始加强建设销售通路体系,实施树立品牌战略,此类公司另一个重点是扩大销售与售后服务的投资。
n一些生产制造型跨国企业完成对华组装工序的转出,将进入深化技术转让阶段。比如在IT领域,以软件和系统集成开发为主的技术型跨国公司,一方面加强在华业务的扩大,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中国技术开发人员的潜力,开始纷纷把应用性研发中心和项目设立到中国,培养本土化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中国市场规模是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关键因素
调查发现,跨国公司未来扩大对华投资的关键因素在于中国各产业的市场规模和高增长率。IT和汽车产业尤为明显,中国IT市场2004年将达到2424亿元规模,2003年中国IT市场整体规模占亚太地区(不含日本)%,到2008年将达到38%,远高于全球IT增长水平;中国轿车2005年保有量将达到850万量,环比增长30%。IT与汽车产业规模与高增长速度成为跨国企业在寻找新增长过程中选择对华投资的关键因素。
此外,政策因素、集聚效应、劳动力成本因素都是推动跨国公司未来三年内扩大对华投资重要因素。
n随着中国政府切实履行入世承诺,各种限制进一步取消,中国将达到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为外商扩大在华投资领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环境。比如在本次调查中,许多跨国公司表示中国放开商业流通领域后将介入产品零售终端,这必将带动流通企业对华投资增长。
n部分产品供应行业在特定地区的聚集对行业的规模扩张起到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吸引其他供应商、成品制造商进入该地区的良性循环。由于产业上下游配套完备,使制造企业能够更方便地对华业务整合运营,这也令中国市场在跨国企业眼中更具吸引力。
n中国的较低劳动力成本。中国劳动成本不到巴西和墨西哥的1/3,与印度持平。该要素对寻求效率与成本的外商投资具有吸引力。
三、跨国公司研发(R&D)投入明显增加
在本次调查的跨国公司中,61%的跨国公司明确表示在未来三年内将继续扩大对华R&D的投资。从未来三年内跨国公司在中国研发投资趋势上看,主要呈以下特点:
n大多数跨国公司的R&
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调研结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