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精选读后感提笔却不知道要写些什么,刚看完本书后脑袋里一片混沌,好像不忍心于就这么结束了的本书。书的扉页上印着“It’snotthecuttingsharpnessoftherazor’sedgethatistheidea,butitsextremenarrowness,theideathatthespiritualpathisverynarrow,veryhardtostayon,extremelyeasytofalloffof.”刀锋难越,智者得道之途者艰。大概书名也就来源于此,大部分读者所持的观点是通往自己救赎的路是艰险的,主人公拉里一路走来不容易,但如果从书中拉里的角度来看,所谓的艰险也就仅此而已。拉里,(劳伦斯·达雷尔)一提到这个名字,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温柔的大男生,清澈的眼神、瘦长的身材、阳关般温暖的笑容,伊莎贝尔的倾心不是无缘无故的。如果不曾激战于上空、如果不曾经历战友帕西特之死,拉里可能也会像所有的人一样,庸俗而幸福的度过此生。可命运偏偏不是如此,战场上的经历启迪了拉里的精神状态,读书、做苦力、周游世界,无不是为了探寻自我,寻找生的意义。虽然在这条路上,客观上经历了些许一般人认为的不堪(睡大街、做旷工、穿戴如乞),但在拉里的心理,这些从来都不是折磨,反而是帮助他找寻真理的'一种必要的东西。他曾表达“经历身体上的苦累,思想才会有一些难得的空白,进而再去思考的时候便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常人难以理解的视作傻的东西,他却乐得如此。“我愿意别人把我当做傻子。”好几处能够拉里产生共鸣,那种愉悦感真的是难以言表。当你的勤奋、乐观、善良、上进被别人当做笑柄时,那又何妨?让笑去吧,他们开心就好。他放下了伊莎贝尔,却拯救了苏珊、苏菲,可能连当事者都搞不明白,拉里所为究竟为何?拉里哪有什么目的啊?一个质疑上帝的人所为却胜于上帝,救赎却不求回报。整个第六章拉里打开了话匣子,说了他作为本书的主角而存在于其他人口口相传中的故事:他读书四年、尝试信仰上帝却找不到善恶缘何而来,他去了印度,拜见了象神大师,在那里它曾体会到印度教所言梵人和一的境界,他珍视这种感觉,但又害怕如此世道轮回便止于此,人人所追求脱俗他却止步了,因为他想轮回,体验不同的人生。他下山了,他明白“世界上所珍视的价值,也只能邪恶并存。”他也没有找到最初的答案,只是变得更加纯洁完善,照自己的意思过活,如投石入池般激起一道一道涟漪,影响其他人。后来,他可能真的成为某一件工厂的汽修工或者开一辆出租车了,不是常人所谓的成功,但保持着自我。书里的作者曾跟拉里探讨,到底这趟旅程,你有没有找到答案。也许旅程的终点与出发的起点相差很远甚至背向而驰,但那又何妨?找寻到真真的自己才是这趟旅程中最大的意义。很喜欢拉里折腾过后的归于平静,很像陶潜入仕
《刀锋》精选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