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戴震传》原文对照翻译导读: 《清史稿戴震传》原文对照翻译戴震,字东原,休宁人。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塾师授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目。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永精礼经及推步、钟律、音声、文字之学,惟震能得其全。戴震,宇东原,安徽休宁人。读书时喜欢深入思考,年少时塾师拿《说文》教授他,三年间他全部掌握了《说文》的条目。十六七岁时,精研各种注疏文字,实事求是,不以一家之说为主。跟着婺源的江永求学,戴震以自己的学问向江永求问,江永为之惊叹;江永精通礼经济推步、钟律、音声、文字等学问,只有戴震能获得其全部。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徵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总裁荐震充纂修。四十年,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震亦思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经进图籍,论次精审。所校大戴礼记乾隆二十七年,戴震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三十八年,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征召海内外博学之士担任编校的职务,四库全书总裁推荐戴震充任纂修。四十年,皇帝特别下令,让他与会试考中者一同参加殿试,赐予他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戴震凭文章学问得到礼遇,出入于朝廷负责编撰的机构。四库全书馆有了奇文和疑惑,总去向他咨询请教。戴震勤于思考、兢兢业业,早晚翻卷检阅,寒暑不断。经过他进呈给皇帝御览的图书典籍,都是依次编排,精确审核过的。他校对的《大戴礼记》《水经注》尤其经过详细的审核。四十二年,死在任上,享年五十五岁。震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谓:义理不可空凭胸臆,必求之于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戴震的学问,是从字音、字形推求字句的理解,根据字义、句义来推寻圣贤之道。他说:圣贤之道不可凭空想象,一定要从古文经书中寻求。想从古文经书中寻求圣贤之道,但是古文经书丧失殆尽,今古相距遥远,一定要寻求古字古义的解释。古字古义的解释明确了,那么古文经书的含义就明确了;古文经书的含义明确了,那么圣贤之道就明确了,如果我们的思想与圣贤之道
《清史稿·戴震传》原文对照翻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